清明的六种美…转载网络
标签:
网络历史文化传承节令 |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f085e960c93b471180f690dbf8f3e748.pn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25f7125e9afc4de7a2474f0e7e6cf9d5.gif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97c7081bc584418d9eecce90a05e9d63.png
暮春已近,气清景明。
《岁时百问》中写道: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自有它与天气物侯
相联的动人之处。
《历书》如此解释“清明”
这一名字的由来: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a43dbd5ec6041f5bef1c60293e35bf1.gif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038ad257693a452da9e0cce1a3b04a7e.pn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a484f3ea257432e96f709b9e88a1e42.png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祭扫,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
在这一天,游子返乡。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954dcb1c0844955b32c6fcf12c26b30.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8614a2a3771c41dcbcf4072f53d64a66.jpeg
身着素衣,去山中探望过世的亲人。
哪怕连春节也未必能见到面的亲戚,
好久没联系的儿时玩伴……
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来了。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7eea65e0b4b84670bc9f5889ebacbb31.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b10690bc0db4698a5ba91b2b0788f76.pn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d386ff1e5e649f4977fe2887dff44e6.jpeg
因为在中国人的生命里,
祭祖,是为了记住。
记住你的姓,记住你的名字。
记住你从何而来,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唯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3885446bc9f41de93217ccb047ec014.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0a608d96cc04cb994a69bedb51ba6d5.jpeg
我们在祖先的坟前除草祭扫,
放上供品,燃纸钱金锭,
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
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24ea2bcf701c4a08a5b97877bab43249.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c8a5e25291a44a929ddefe12bbae3783.jpeg
你问:“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
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e3dc40d19464102be42d5af12510c35.jpeg
其实对我们来说,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
不是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
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
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42741804d6f54b9985e061c520d5dceb.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da434fda99148dbbc519dc55b3b9c51.png
有人说:“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
‘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春山如黛,恰如思念绵延不绝,
风过无痕,如同生命来了又去。
在这场盛大而清静的回忆里,
我们学习告别。
学着面对离开与失去,
珍重地对待每一个拥有的日日夜夜。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22f69496e0a04027be09349414aa291d.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16def413988441669274ab8f7e6eb5ea.jpeg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
行人断魂,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
天清地明,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
懵懂初醒,是对我们的启示。
诚如作家冯友兰说:“人理智上知道
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
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
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
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
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不忘先人历史,知道自己的来处。
也是在激励自己,
自强自立,不堕家风。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2e7e6babfa754bb3a3168a9bfef1e989.pn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0686f44963a94000a4c6c66602599f1f.png
明代有一本书,叫《帝京景物略》,
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哭罢,不归也,
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是说,人们扫墓哭完,不急着回去,
转而来到一片开花的树林,
择一园圃,喝酒赏春,都醉了。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b6fcf799f4b5474cb475b79e528e39eb.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9afea4cf91cd4014bd2fa09c437206f8.jpeg
就在这样的时节,古人把祭扫思亲、
踏春赏花,作为最重要的
两件事,放在了一起。
生命不就是如此吗?
一边流泪,一边欢笑;
一边逝去,一边生长。
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
中国人的节日里,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80c74cdd7e74a7bbb06a75fc236bcf4.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27e91f66faf9479787ccd7b3937d1317.jpeg
连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说:
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
扫墓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平时,人们忙于各自的事业,
无暇去野外游逛,只有在扫墓的时候
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门,
这大概也算是“片刻的优游”了吧。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7bee307d5db34d719ecdea93cfd6b14c.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175ced7e79c49b38baba61f870bea5a.jpeg
丰子恺也曾回忆幼年在桐乡老家
过清明时的心情,他风趣地把过清明
比作“借墓游春”,上坟的路上,
一路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他说:“我们终年住在那
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
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
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910f4e5d532148319cfac5bab4bb6848.jpeg
清明时节,万物清洁明净,
人也应该走出去,去自然界中吐故纳新,
洗掉自己一年来不得亲近
天地山川的暮气、衰气。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9de71aa63e07443198111962c51a5585.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5adbbcf1c674ecdbd1a555d758f0f02.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c55c60336cd94be0a629e6c034b6f377.jpeg
清明的风,和煦温暖,
催动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花事缤纷,满城花絮,春色正浓。
华夏之地,山作眉峰,水当眼波,
静卧世间山林,看人世间百川泱泱。
愿君且纵马千里,跨过山和大海,
遇见清明的你。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d63e6cb72514fabb6686d53e966711e.pn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82163737b8a41fbac951fa7e1ffe448.png
二十四节气里,有八风。
所谓八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
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
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清明风,是八风之一,吹自东南。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51a532a66ef47b8a8dfca5a0e0c6af9.png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说的是夜晚的清明风。
清明风起,四野明净,
春色秀丽,令人神往。
古人的“清明”不单是“哀思的清明”,
还是“洁净、坦荡而清明”。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70e5e285305d46b198ff25dd4cd52168.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4e477f014fd042da95772f26f773c789.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a2999859ead04651bf811a6341d117e2.jpeg
人的一生,是遇见与别离的一生。
在“清明”时节,祭先祖、故人、往昔,
也祭一祭远处和更远处的悲伤,
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18238b845b144f5d8e151f3e4ae6d290.pn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bb805f4711f5480383a4cb4f2db94215.png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家家蒸清明果互赠。
韦庄诗里云:“寒食花开千树雪,
清明火出万家烟。”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f6a324529b4940148add9cbbfbf7f88e.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f58e2f705abe4ede8a2f1f57c57e61f0.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0e631323d0f9425685a30a5b8fa1ae4a.jpeg
古人断火,是要以新火换旧火。
吃冷食,如寒食粥、寒食面、凉面等,
以清理肠胃。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49a10c68f38942ed9340a0f0f464071a.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05030d63b374807bfdf150f7818a0db.jpeg
江南一带的人们,
会在这个时节吃青团。
若有一种食物能够唤醒春天的绵绵芳草,
若有一种味道能够缠绕舌尖带来满口清甜,
若有一种记忆能够与故乡故土故人不期而遇,
那么非青团莫属。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531b5d2c60a463fbdb41c34fc68ea97.pn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8d7ab23ce3a740909c62d7ef25808f7a.jpeg
轻轻咬一口,糯韧绵软,
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混着青草香的清甜慢慢沉入心坎。
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
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
仿佛整个春天就白过了。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8e4f26397e6c4889b7c9f6a1acd0f879.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a391dd3e1f041a2a6dde7d534535b87.png
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
日常里一定不能说这个词。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
都关乎团圆与美满,
唯有清明节,关乎离别。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00314443d994f519b3ed0f903cdad4b.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3035d9287c94f1d9ef9df95dc2adb7e.jpeg
而这个节日正提醒着我们
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f392cf6e324f4e819137b3ea52dd2e98.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ff20641093a5438bb6e3daec2fdd119f.jpeg
死亡不是墓地,
怎样活着才是目的。
清明清明,
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ea057ce68d3a4ee899a6ffb2a2f0e95f.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24d16b8159a4ea0bf4e6d0534675eb8.jpeg
道家常说:生死气化,顺其自然。
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
生死不过是阴阳二气的转化,
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另一场开始。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9a2e60386cae43b3ac2bf6526656b46b.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a0f1e450ef464de99738b16fe05a7b73.jpeg
弘一法师有四字:“悲欣交集”。
人生莫不如此吧,好与不好才构成它的全部,
悲与欣都记住,生命才有完整的记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545a92bce5d84fe2b79027f8417564c1.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f4cba3f429c44819a0ef44bd6e845e8.jpeg
今日清明,站在过去与未来,
我们选择记住,时时念念,念念时时。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7f79690aec24b08b7b16032553160e5.pn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c5c40cfe4b214f299dc9e8991371d2c7.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3b7564f7767947b4ae334bf38fd02889.jpeg
文|国粹君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