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12 with 威力加强版-「战国七雄」之七雄战记(含历史事件)(七)秦国
战国七雄中我原属意由秦国挑战最速灭六国纪录,且强秦「合纵连横」,一国理论上可单挑六国,想测试不同盟统一,但秦受制于历史事件,似乎无法随心所欲。
根据网络攻略,与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长平之战」、「秦楚之战」,但「长平之战」须「刎颈之交」事件后才能发生,所以其实共与3事件相关。
其中「刎颈之交」事件明显不能灭赵,「长平之战」则须于前245年2月时,「刎颈之交」事件已发生、秦国攻陷洛邑并有白起、赵王赵雍手下有廉颇、蔺相如。
「秦楚之战」条件则为秦国有李信、王翦,秦国灭韩国、魏国且楚国开局4城皆在。
因此导致秦国初期攻略大为受限,邻国都不能灭,只好挑战不同盟灭六国。而秦国地处西陲,拥有我最爱的大都市咸阳(长安),后方稳固,后市可期。
将领上秦始皇赢政与白起、蒙恬都很够力,但「战国七雄」剧本很不给「王者天下」男主角李信面子,统率竟只有70,至于武力高达92,且未任官职,是为符合动漫吗Q.Q?其他的三国武将不知为何以「杨家将」为主,使张鲁势力为大宗,混杂西北各路小将。
不过为达成「刎颈之交」,开局还是狂占空白地,由巴蜀入荆南,直达会稽海滨,随后前246年5月发生「刎颈之交」事件,但为避免虚度光阴,秦军还是攻占洛邑,留韩国一条小命。并终于在前245年2月发生「长平之战」事件。事件依对赵国降兵选择「处刑」或「释放」分别有如下结果:
(史实杀降版)
赵雍接受了上党的归顺请求。
秦的白起和赵的廉颇在长平对峙。
赵雍以赵括取代廉颇为将。
赵军大败给秦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赵军的兵力、名声减少。
秦军的名声下降。
(不杀之誓版)
赵雍接受了上党的归顺请求。
秦的白起和赵的廉颇在长平对峙。
赵雍以赵括取代廉颇为将。
赵军大败给秦军,遭受重大损失。
赵军的兵力、名声减少。
秦军的名声上升了。
「长平之战」事件制作地算很有诚意,赵括战死场面也相当壮烈,不过无论选择哪条路,赵国兵力都会锐减,不杀版赵军约少1.5万,杀降版会将史书说的坑杀40万赵军少1个0,让赵国少4万军力,初期还是让能让赵国重伤。
但随后的剧情「秦楚之战」并无发生时间限制,我本来以为灭韩、魏有先后之别,况且魏国远比韩国强,只敢让嬴政放「绝道之策」偷打下大梁,不敢追击。
经我实测顺序并无关系,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前可趁机灭魏,加快征程。
所以我在灭魏韩后的前245年3月发生最后历史事件「秦楚之战」,其实最快还能提早至前245年2月,早1个月爆发(好像没差=
=+),至于结果同样有两路线可选:
(王者天下李信史实版,李信偕蒙恬20万出征,王翦救场)
嬴政给予李信士兵20万伐楚。
李信败给楚将项燕。
嬴政请王翦出师,并给予士兵60万。
王翦攻下邓,并纳为秦的版图。
楚军大败于王翦,遭受重大损失。
楚军的兵力、名声减少了。
秦军的名声上升了。
(相信王翦灭六国版,其实就是少掉李信剧情而已XD)
嬴政给予王翦士兵60万伐楚。
王翦攻略了邓与穰,并纳为秦的版图。
楚军大败于王翦,遭受重大损失。
楚军的兵力、名声减少了。
秦军的名声上升了。
两条路线都能大败楚军,但王者天下史实版仅有李信、蒙恬占领邓,再送2万兵,相信王翦则直接送邓、穰2城,外加4万兵,太诱人了,我嬴政最终选择相信^^。
秦国由于有「长平之战」、「秦楚之战」两大事件加持,赵国脸色苍白、楚国日薄西山,我拿事件送的4万兵当援军直接灭了楚国,三国尽灭,吴起入手!
此时大军整体东移,空白地已占到帝丘、曲阜,还莫名地以寡击众,险胜临淄攻来的齐军,随后自然攻破莒,占领所有兵装城市。
不过我太爱用「伪报之策」,秘策点数不足,只能用残部攻击齐国,燕国竟趁机攻陷河间,秦国尾刀灭齐后,先为抢伤兵直扑河间,随后追击燕国,最后用「缩地之策」挪移大军同个月灭2国,于前244年4月,秦国以26个月时间勇冠七国,飞速灭六国!
最后因嬴政是堂堂「始皇帝」,所以我还是设法提高名声,让「叙任官爵」事件发生,结果如下:
嬴政自封为帝。
国号为秦。
秦军的全部武将忠诚度都上升了。
秦军的都市蓟的兵力增加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