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最佳版本!老古文化出版,毛宗崗評點「精印三國演義」

标签:
文化 |
分类: 藏經閣 |
今天談的這套書不是珍本善本,也不是舊書攤挖出來的夢幻逸品,而是各大書局目前均有售且家喻戶曉的一套小說:「三國演義」。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8d61349.jpg
三國演義的名氣太大,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但是即使近年有很多解析三國演義軍事、謀略、人物、文學成就之類的書籍出現,但讀者不見得可以更深入領略到小說奧妙之處,因為與所讀三國版本有關係!同樣一部三國,版本不同就有不同面貌!
我所說的版本,並非古籍版本學之版本,例如紅樓夢有程甲本、程乙本等;水滸有八十、一百二十回本、什麼容與堂本貫華堂本等,那方面知識須請教國學專家。我說的只是現代經重新排版、標點的版本,且在一般書店就可買到的版本。一般讀者所看過的三國演義大部份是一個目錄加上全部120回的正文收錄,以紅色或黑色硬皮封面精裝的那種,其出版社大約是文化、正揚、南一之類。較好的版本是在每回之後加上注釋以方便讀者理解正文中較困難的詞語,有的版本注釋多,有的注釋少些,也有的是列在內頁旁側。更好的版本是再加上一些專家學者賞析或研究或版本校對的文章,記得三民書局的版本是這樣的。這種版本已經不錯了,很適合初次讀古典長篇小說的讀者看。但我提的是一個我心目中超級版本.............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所出版的"精印三國演義"。
這個版本是大部頭!總共有上中下三冊,光上冊就有574頁!!目前只有平裝本。其實它是由善本線裝書版重新整理排版加上標點符號而印製。原來善本書名是"
第一才子書繡像三國志演義"。這套書與其他現代版本不同,它沒有加入注釋、賞析或版本研究文章等,但它有更妙的東西。它是由清初一位毛宗崗先生評點,因此在正文之內會插入毛先生的評語,兩相對照讀來真妙不可言!後面我會舉例說明。
先來說這部書的豐富內容:
1.
前介:由國學、禪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是本書的發行人,此人是海峽兩岸文化界的一位奇人怪老子,今年應有九十幾歲左右吧,精通佛學顯密兩宗、道家及其修練靜坐、國學、謀略學,弟子遍佈兩岸文化界政治界,前幾年還有他的新聞登上各大報)所寫的一篇前言。
2.
原序(影印):由明末清初知名文人金聖歎所作,不過一般學者都認為這篇可能是毛宗崗假借金聖歎之名所作,而金聖歎本人也曾經假冒古人身分為自己書作序。
3. 重刊三國志演義序(影印):清溪居士作。
4. 凡例(影印)
5. 目錄(影印)
6.
讀三國志法(影印):相當於一篇三國演義的賞析總論。作者先提出正統論來為全書定調,雖然我不同意所謂正統論,不過這是當時人們的一種政治思想無法苛責。隨後作者盛讚三國人物之奇之妙,點出孔明、關羽、曹操為古今來賢相、名將、奸雄中第一奇人,空前絕後,也是三國最精彩人物。再來是作者分析三國這部小說的結構之妙,寫三國不是從魏蜀吳三國寫起而是從東漢寫起,結束不是結在魏蜀吳而是結在西晉司馬氏;三國有追本窮源之妙、巧收幻結之妙、以賓襯主之妙、星移斗轉雨覆風翻之妙、、、等等洋洋灑灑十幾個之妙來說明這部小說之巧妙,讀了之後會令讀者對小說結構有更新的體會!最後作者將三國與史記、列國志、西遊、水滸作一簡單比較,以證明三國勝過後三部知名小說。這是篇大文,值得用心一讀。
7.
繡像(影印):分兩部份,一部份畫的是小說中主要出場人物,以多人為一組;一部份是小說章回內重要情節。好壞我看不懂,只知非常古樸。
8. 正文。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8ded58e.jpg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8e5a225.jpg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8f6b3bc.jpg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903f8a0.jpg
正文每一回回首都有一篇針對該回的總評,而正文中不時會穿插毛宗崗的評點議論,將第一回回首總評抄幾段如下:「人謂魏得天時,吳得地利,蜀得人和。乃三大國將興,先有天公、地公、人公三小寇以引之。、、、、以三寇引出三國,是全部中賓主;以張角兄弟三人引出桃園兄弟三人,此又一回中賓主。今人結盟,必拜關帝,不知桃園當日又拜何神?可知盟者盟諸心,非盟諸神也。、、、、許劭曰治世能臣亂世奸雄。此時豈治世耶?劭意在後一語,操喜亦喜在後一語。喜得惡,喜得險,喜得直,喜得無禮,喜得不平,喜得不懷好意。只此一喜,便是奸雄本色!」要知道此段總評之妙,當然要把第一回讀完方知!
至於夾在正文中的評語,略舉一二例說明:
(正文)玄德.......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毛批:只為此一株桑,遂使南陽五百株桑不能獨樂其樂。)
(正文)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歎。(毛批:此一歎,歎出無數大事來。)
(正文)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毛批:斗然而來)」
(正文)三人焚香再拜而設誓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毛批:千古盟書,第一奇語。)..................」
隨意在第一回舉幾個例,難窺全豹,但可知這種評點有議有敘完全是評者個人主觀意識的投射,對情節發生中的人、事、物即時作一評論,評者有時是解說該處文章做法,有時是提醒讀者此處與他處文字的關聯或對照;評者有時會有不同於一般大眾的看法,有時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有時是藉書中人話語消評論者胸中壘塊,有時則是給讀者作一個腦力激盪,考驗讀者的價值觀與慣性思考!!每回一評,且內文逐句逐段地評,這些批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和正文很巧妙地相輔相成。這種評論方式以金聖歎最有名,他的評點已經達到與主體文本同樣重要的地位!
讀三國就讀這個版本!可以看看毛宗崗如何去發掘它、闡釋它、評論它、分析它!讀了這部書之後,我整個人全身讀書細胞都開竅了,以樹枝狀向古典小說、歷史小說、正史歷史、稗官野史、歷代筆記、文學批評、軍事謀略、金聖歎相關著作等多方面伸展興趣,從此展開我系統化(或更無系統??)的找書、讀書生涯。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9200526.jpg
http://pic.pimg.tw/coolchet/4a0cb19342bd5.jpg
附錄: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網頁資料:毛宗崗。清初文學批評家。字序始﹐號孑庵。茂苑(即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蹟無考。曾仿傚金聖嘆(見金人瑞)評改《水滸》的作法﹐假託得《三國誌演義》古本﹐對羅貫中原著大加刪改﹐並作回評夾批﹐題為“聖嘆外書”﹑“聲山別集”﹐又偽造金聖嘆序冠於卷首﹐名為“第一才子書”﹐此即120回本﹐它取代舊本廣為流行。毛本《三國》在情節上更動較多﹐有改﹑有增﹑有削﹐此外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削除論讚﹐增刪瑣事﹐改換詩文。與原書比較﹐尊劉抑曹的正統觀念明顯加強﹐在表現技巧﹑文字修飾方面則有所提高﹐但也不乏改竄失當之處。毛氏評語突出宣揚忠義之類封建倫理道德﹐以及天命論﹑因果報應﹑人世虛幻等思想﹐而對於統治者的殘暴﹑貪婪﹑虛偽亦痛加鞭撻。其藝術分析多套用八股文筆法程式﹐但對演義全書結構的照應嚴密﹑虛實相間﹑曲折變換﹑點染映襯﹐頗有精到闡明﹐對主要人物的性格描繪﹐也有細緻的解剖。毛宗崗之父名綸﹐字德音﹐雙目失明後更號聲山﹐曾評《琵琶記》﹐名為“第七才子書”﹐其總論說:“羅貫中先生作通俗《三國志》﹐……前歲得讀其原本﹐因為校正﹐復不揣愚陋﹐為之條分節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綴以總評數段。”據此﹐評改《三國誌演義》當是毛氏父子合作所為。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的網站,可以網上購書
南懷瑾先生簡介:他是1918年出生的
http://www.laoku.com.tw/images/Mr2.jpg
網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