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余映潮老师评课
德阳的记忆还在延续,特别令我回味的还是听余映潮老师的评课,收获特别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把我们所长期迷茫的课堂问题弄清了,把我们长期困惑的课堂目标和落实目标的过程之间的关系摆正了,真可谓拨云见日,就像一个身处困境的战士“冲出了亚马逊”,那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是一种神仙浮现的享受!作为一位教育教学战线上的老兵,我竟然如获至宝,至于那些新兵小将,更是有醍醐灌顶的敬畏,还有重任在肩的大彻大悟,这是一次教育教学的盛宴,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大摇篮。
余老师的评课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力量。
成都棕北中学的赖帆老师年轻有为,给与会的老师和专家上了第一节课,她执教的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春酒》,她的课分三步走,让学生阅读文章介绍春酒,然后继续读文章品春酒,下来让学生根据对文章主题的提炼来酿春酒,在“餐桌上的
”和“ 的味道”两个题目地引导下写一篇短文,侧重点是细节描写,我根据他们团队的磨课思路发现,课后习题中对《春酒》一文的习题规划就是侧重于“细节描写”,我不禁为他们精湛磨课水平而赞叹,我也为这位教龄还不满两年的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衷心的为她的成长而骄傲。听课结束之后,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其中有来自一线老师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声音,特别是有一位钟爱语文教育教学的宗丽老师在自由研讨中对赖帆的课一口气提了七八个特别尖锐的问题,一下子让整个会场的气氛格外凝重,异常紧张,有一种泰山压顶之势。余老师上场了,他不紧不慢,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说赖帆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不明朗的课,是一节利用课文学写作的一节课,但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在《春酒》的教学中,让人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好像是一种随机的安排,特别是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写作指导。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余老师还专门把《春酒》一课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做了丰富而精彩的展示,特别难忘的就是他对《春酒》第三段的精彩分析,给我们指出了学习《春酒》方向和侧重点,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余老师接着说,《春酒》一文是一篇春酒笼罩下的喜欢八宝酒的美文,作者就通过八宝酒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特别是以母亲为代表的亲情惊醒了歌颂。我们用雷鸣般的掌声感谢余老师给我们的精彩点评,也用雷鸣般的掌声祝贺赖帆老师所取得的成功和机遇,我们为师傅所折服,为年轻人而骄傲!
西安交大附中的张尧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写作课《笔尖上的真爱》,受到了与会老师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余老师的高度评价。但我们更钟情于余老师对张尧这节课的评价角度。余老师用两句话把这节课点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得清晰具体,深入浅出。让我们对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与思路。他说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课,有真情实感,入情入境入理;教程清晰,层层深入三步走;讲究细节,既有感情的,也有表达的;具有美感,如慧眼中的灵魂---发现爱,妙语下的灵魂---说出爱,笔尖下的真情---写出爱,这种设计对学生是一种爱的教化,是人文的濡染,用真事、真心、真情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是值得崇尚的一种教学行为。但是,于老师还说这是一节弱点较明显的课,首先从日常作文教学来看,这一节课对学生有误导,目标是什么(没目标,只有话题);理念在哪里(不能让学生随随便便去写,想怎样写老师告诉你怎样写,古今中外的名著都讲究章法,不能想咋写就咋写,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形式哪有文章,竟然有一些名家鼓吹写文章不用技巧---);标高是什么(训练没有标高不行);用什么手法(凡作文课必须有三篇以上的范文);看实际效果(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健康,少说大话,少说空话,用健康的引导指导学生写作,这节课缺目标,缺范文,缺缺点评)。与老师用这两句话评完了这节课,还指出了如何去改进张尧的这一节课,他说,这节课要重新规划,做到有目标--要有情感目标,具体点---细化技法目标。他深情地说,写作课要指导学生写好身边的一件事,续写一种“爱意”,引导告诉学生本节写作课的训练目标,最后他还说,张尧的这节课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启迪,有以下几方面:视野要开阔(例文《给予树》),有序地叙述(例文《父亲的短信》),抒写出细节(例文《麻雀》),讲究构思美(例文《梦中的花裙子》),留下回味感(例文《妈妈的账单》)。余老师的评课结束了,他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特别是给了年轻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激情、拼搏和力量!
余老师的评课还给了教学中流砥柱们无限的思考。
他让我们明白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会了全面多角度的评析一节课的得失的道理;他还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去设计一节目标和任务都很明确的课,他还让我们懂得学生充分的活动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也给了我们虚怀若谷的榜样,还给了我们沉着镇静的气度,我们都觉得,德阳之行意义重大,不虚此行。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听了余老师的课,我们都应该成为有才能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