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哲理诗的点线面
例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1、七言绝句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
2、哲理诗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现
象
3、由自然景观
悟生活哲理
缘——
哲
理
(哲
理
诗)
Note
:
哲理诗有着永恒的生命,它幽默生动,感人肺腑,意趣横溢,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已经成为人们街谈巷语的至理名句。其实,它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二]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1、七言绝句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2、哲理诗
各领风骚数百年。
现
象
3、借读书感悟
写哲理心情
心
得
哲
理 诗
Note
:
传统的的东西,生发着新新生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是有力佐证。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别致的文化内涵。正如诗中所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是百年”
非常真切地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做了定位,同时也肯定了这个时代新生的内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言志,也代表时代的烙印,代表时代的声音。
[例三]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
1、七言绝句
轻薄为文几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2、哲理诗
不废江河万古流。
3、借江河永恒
启踏实做人
现 象
评
论
哲 理 诗
Note
:
陆游曾给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就是踏实做人,坚实作文。作者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针对初唐四杰轻薄为文的行文风气,对所有学人提出含蓄的批评。我们应该把诗人写在时代的烙印里,让他们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像雕塑一样停留在古今读者的视线之中。如同江山万古流一般具有永恒的形象,具有永恒的呼声。
生活
哲理
诗歌
——浅谈哲理诗的理趣
生活处处多情趣,诗歌句句
有哲思。一个对生活有着洞察力和批判力的诗人,一定会在他的诗中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它的巨大作用是反思生活,指导生活,点缀生活,歌唱生活。
听一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一定会为自己不断提升的思想而感到惬意。当然了,保持不断进步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
读一读“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你定然会为自己闯过的一道道难关而欣慰自豪。然而任何人,任何时代,一定会有无限的大山横在面前,我们应时刻准备着。
理一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你会发现,一个进退两难的开拓者站在面前振臂高呼,你会思考,我该如何寻找未来的路。
品一品“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是否感觉到一起职业进步的旅程的共性战士在你的心旌,熟能生巧,循序渐进不正是我们常牵常挂的哲理?
悟一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会发现前人的高尚境界与情怀,他们忧国忧民,渴盼人才的涌现,期盼后浪推前浪,这种宽阔的胸怀原来古今同一,万古流芳。凡此种种,哲理斐然。
睁开我们的眼睛,“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我们的节拍,“抽道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我们的执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是我们的坚定信念…生活中,我们每一位凡夫俗子都是主人公,我们要用万般热情抒发理趣,寻找情趣,增进意趣。
迈开我们的双脚,这生活的路“更上一层楼”这世界的色彩需要“岁岁年年人不同”这生命的脉搏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涌动,这事业的轮回需要“蜡炬成灰泪始干”,咀嚼哲理,就是在咀嚼生活。
专题七
山水田园诗的点线面
[例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间。
1、五言律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山水田园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叙
事
3、借农家生活
抒赞美之情
话——
感
悟
山
水
田
园
Note
:
好诗都是具有想象力。“过故人庄”极好的通过叙事把农家生活的朴实,丰富表现得淋漓尽致,把那种反璞归真的情愫深深地埋藏在诗的行间。是山水田园式的典型代表。诗句中的“合”“斜”“面”“话”“就”等字含金量很高。就像农家生活中的“金子”般的特色。虚笔与实笔能够巧妙配合是最后一联的绝妙之处。
[例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五言律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山水田园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环
境
3、借秋之美景
留——
抒向往之情
心
情
山
水
田
园
诗
Note
:
秋天是一个感伤的季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歌咏秋天的绝唱。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却一反常态,流露出对秋天黄昏的无限爱意。前两连
描写了“新雨”之后秋天的<>静,淡雅,清幽,绮丽。
后两联在这种诱人性灵背景下描写了“完女”“渔舟”之情趣,泛泛的生活场景点出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一个“随意”一个“自可留”是我们得以了解诗人的志向与追求。
[例三]
归园田居 <</FONT>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
1、五言律诗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山水田园诗
一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生
活
3、借自然生活
无违---
表归真心愿
心
愿
山水田园诗
Note
: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山祖师”。是自然山水诗人的精灵。从他追求与爱好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真正的“言行相顾”。他用对比的构思表达了自己纯朴的生活。“草胜”“豆苗稀”虽然没有达到“种豆”的境界。却巧妙的反映了他心的境界。“秽”与“归”“狭”与“沾”“不足惜”与“愿无违”都极为巧妙的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自理生活的强烈向往。
自然、生活、咏叹
——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技巧
人是大自然的精灵,是自然的儿子,是自然的灵魂。诗就是对自然的逼真诠释。
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的笔下,真是如脱笼之鸽。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独抒性灵,新手拈来”.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有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无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静等等。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陶渊明不愧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诗人。用无影、无形、无痕、无拘来形容决不过分。酒后有真言。
王维的诗在山水田园诗中的独特个性,用苏轼的点评,即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不但有画,而且有道、有佛。因为王维的诗运用他的笔细细描画自然,感悟自然的性灵,空寂,享受自然带给人的宇宙灵气。用现代理论去解读,作者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与自然已经形成一种“互为知己”的关系了。有他对自然的真切倾诉,也有自然抚慰心灵的呢喃回应。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生活大师。是生活的摄影师,他用逼真的描写,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容构建着他的恬静淡雅,朴素真情的诗歌。如一杯醇香的美酒,使人流连忘返。如一去田野牧歌悠远高吭,给人以无限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何其画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何其留恋?
其实,山川之美,共来共谈,美韵丑歌,各自风流。山水以丰富的人更加丰富,人因山水而灵动而愈外灵动。当人与山川达成一种灵魂‘焦点’,形成一种共识,那么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灵感之神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诗歌的表达各种各样。或铺陈、或歌唱、或议论、或描写、或对比、或象征或以小见大、或欲扬先拟…
等等。“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只要是人在灵光闪烁的一瞬间,抓住一根跳动的神经,一首好诗变应运而生。
专题八
边塞诗的点线面
[例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五言律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边塞诗
[肃]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借孤燕落日
抒落寞情怀
背
景
出入————暗示
4、激愤拟郁
悲凉苍茫
抒
情
边 塞 诗
Note :
唐开元二十五年(732)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赛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书诗作者赴边途中。第一联诗人以“蓬”“雁”自比。出临汉塞,振翅北飞。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拟郁。在诗的第三联中用一个“直”字及“圆”字写出了边塞景观的苍茫与悲凉感。千古风流,韵味缠绵。
[例二]
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双时关,
1、七言绝句
万里长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2、边塞诗
不教胡马度阴山。
痛
感
3、互文见义
空间辽阔
但使——愿望
决
心
4、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边
塞
诗
Not e: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号称“七绝圣手”这首诗的前两句,用长镜头告诉读者,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战争。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
,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过阴山。这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回忆与对比中,得出愿望结论。
[例三]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1、七言绝句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2、
边塞诗
不破楼兰终不还。
景物
描写
3、写景抒情
不还——气概
英雄
气概
4、苍凉悲壮、高吭辽阔
边
塞
诗
Note :
王昌龄的边塞诗即便在最简单的景物描写中也能渗透他浓密的情感激荡。“长云”与“雪山”“孤城”与“玉门关”;这是边塞诗歌中很常见的物象,然而一个“暗”一个“望”先是以辽阔的视野,高举的情思将边塞宽阔广博而而又苍凉的景致完全勾勒出来。让人不觉一阵气闷,气势与感染力尽在“暗”字中。“望”字立体横亘,,人文尽显,苍凉孤寂,空旷辽阔。展示出对征战生活的万般惆怅。
抒写悲壮,展示雄浑
——边塞诗歌的格调初探
盛唐气象中,有一类不可或缺的诗歌宠儿那就是边塞诗。他是从题材的角度分类的。他以边塞诗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他有两种显著的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兵的军人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这是因为汉代的边塞英雄如林,如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这是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即使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如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塞外、雁门、漠北、玉关、芜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有关的《梅花落》《关山月》《行路难》等。这种种豪迈壮观的人或事物,融汇了战争,征人的诸多因素,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提炼了边塞生活。
从戍边将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评战争破坏人民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风[]”又如高适笔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形成鲜明对比。
从将士的角度,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如王昌龄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燕然未勒归无计”
[注]
边塞诗:
高适/
岑参/王昌龄
王翰/
崔英/
李欣
王之涣/
王维
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叫做高岑诗派。是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士人情。
专题九
闺怨诗的点线面
[例一]
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1、七言绝句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2、闺怨诗
悔教夫婿觅风侯。
春
扮
3、借春之美景
抒心中情思
春
思
4、绮丽多姿
闺
怨
诗
Note :
提起闺怨,不知撩动过多少文人情思,不知目睹过多少残家凄情。战争带给来百姓的创伤是厚重的,也是广泛的。但闺怨诗却从闺妇独特的眼光中捕捉到了他们心中的苦痛
。洞察到了战争的罪恶。前两句“不知愁”凝妆上翠楼“点出了闺妇的生活,一个“忽见”一个“悔教”逼真生动,形象的点出了闺妇内心世界最伤痛的根源。
[例二]
闺
怨
郎君数载客南粤,
1、七言绝句
侬家每每忆惜别。
未卜何其是归程,
2、闺怨诗
泪凝胭脂无颜色。
常
态
3、借闺中常态
写思念之深
思
态
4、沉郁凝重
闺
怨
诗
Note :
这
是一首纯粹的闺中愁怨。第一句“数载客南粤”点出背景。第二句“每每忆惜别”描写了贵妇的生活常态。第三句“未卜”表达渴盼夫君归来之愿,,第四句的“泪凝”刻画出心灵的追念。可以说,句句言情,字字吐意,行行有伤,处处见血,整个诗就像一个思妇的雕塑,让我们和谐之家的每一个成员为之动情,为之寒心。
[例三]
闺
怨
花落满庭人憔悴
1、七言绝句
莺啼残肢絮乱飞。
风掀珠帘惊春梦,
2、闺怨诗
疑是君自它乡归。
物
动
3、借花鸟残啼
写闺妇愁怨
人
思
闺
怨
诗
Note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首闺怨诗就很好的借用“物动”表现“人思”传达了逼真,丰富的情思依恋之情。从文字上看,花落满庭是铺垫,人憔悴是具体现象,莺啼残枝是侧写,絮乱飞是思妇的心理表现。风也有情,掀帘惊梦,疑是夫君,它乡自归。这是何等栩栩如生的表现。“惊”是创意无限,风是催情使者。怪不得思妇如此情真意切。原来思君由来已久。
断送一生憔悴
只消几个黄昏
————闺怨诗的细枝末节
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所有人美好的心愿。让所有有情人朝朝暮暮,恩爱永恒,这更是千万家庭共同的期盼。然而,世间就是由于酸甜苦辣,而使得有情人藕断丝连,无限挂牵。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浓重感情
。这一类的诗与词都非常多,他们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
,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工笔描摹了他们的无限伤情,勾画了他们的深沉悲态。
南北朝[]信有“明镜圆花发,空房故怨多”写出了悲伤之颜色;李商隐(为有)中“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写出了嫁于官郎的无奈。而“夫戍边关妾在吴,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巧妙逼真地再现了征妇无限惆怅的愁闷。李益笔下“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强烈表达了商妇们满腔悔意。这所有凝愁重恨就像刻力在剥蚀着“妇人”们丰富的情与愁,争抢着伴在一起的爱与义。清代诗人赵冀说过“断送一生憔碎,只消几个黄昏”高度提炼并概括闺怨主人公的共同心态和相似命运。道出了他们那用岁月酿成的苦酒,用思念构成的丝袜,用孤独铸造的闺房,用悔怨写成的手赠,用无奈凝成的愁云,用绝望诠释的心境、等写
闺怨是一种文化现象。他绝不只从表面写弃妇、思妇那复杂的心绪。更重要的是从侧面揭示造成这种情感悲歌的深度社会创伤。让人们从闺怨诗的多面体
折射社会的问题。
诗
歌
1、离别诗
2、爱国诗
3、咏史诗
4、爱情诗
5、咏物诗
6、哲理诗
7、山水田园诗
8、边塞诗
9、闺怨诗
古人谈诗
1、
诗尽人间兴
(杜甫)
2、诗者、根情、言苗、声华、实义
(白居易)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
4、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5、诗三百、一言一蔽子、日思无邪。
(孔子)
6、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陆游)
7、或有问于与日:诗何为而作也
?予应之日:人生之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夷,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朱熹)
8、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风格,自由名句……喜怒爱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
9、闭口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元好问)
10、无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万尺。(陆游)
11、片言可以明白意,
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刘禹锡)
12、着意原资妙选材,
必须结构匠心裁。
(赵翼)
13、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期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呼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呼其内,故能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
(王国维)
14、好奇务新,乃诗治病
(苏轼)
15、我初学诗曰,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陆游)
16、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观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观也。
(刘熙载)
17、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苏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