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烟九点(1)--千佛山“齐烟九点”坊

(2017-12-06 16:05:03)
标签:

济南

千佛山

齐烟九点

分类: 齐鲁青未了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http://s9/mw690/003cYagVzy7gmIrfsfu68&690

http://s14/mw690/003cYagVzy7gmIrrPxXdd&690      千佛山“齐烟九点”坊位于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知县叶圭书建。原为木质,1985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为叶圭书所题。

http://s1/mw690/003cYagVzy7gmIsiAUM80&690

     叶圭书,河北沧州人,道光、咸丰年间曾两任历城知县,后任山东按察使,官至三品。坊正面题额“齐烟九点”,潇洒挺秀,为叶圭书所书。另一面题字为“仰观俯察”,是借用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句而来,字是由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中摹写勾勒放大的。牌坊位于千佛山半腰,故仰可观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与“齐烟九点”题额相得益彰。

http://s11/mw690/003cYagVzy7gmIt5kzE9a&690

http://s4/mw690/003cYagVzy7gmItL82v13&690

http://s2/mw690/003cYagVzy7gmIubcL721&690

http://s8/mw690/003cYagVzy7gmIsExq757&690

http://s4/mw690/003cYagVzy7gmIuMdaP33&690                 齐烟九坊处北望齐烟九点,能清楚看到的只有华山。

http://s1/mw690/003cYagVzy7gmIvqe5Oc0&690

      济南在唐代称为齐州,“齐烟九点”“九”这个数词,在古代既是实指数,也是泛指数,就像“七十二”一样。“齐烟九点”是指在千佛山上看到的济南北部拥抱城区的十七八座小山,这些小山均错落其间地矗立在济南小清河两岸,这些山头,或绿秀峻拔,或碧如屏风,或巍然盘陀,或岚烟缭绕,像是齐烟九点一般,很是形象,甚有诗意

http://s15/mw690/003cYagVzy7gmIxs8V01e&690

    “齐烟九点”语源来自盛唐诗人李贺的《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诗原意齐州是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诗人想象到天上回望中国九州,像似九点烟尘漂浮在大海里,而大海也不过杯水而已。

http://s8/mw690/003cYagVzy7gmIxKTMX57&690

      
  这些山的名字,有些是以其肖形的事物而命名的。如匡山,原名筐山,据《山东通志》载:“山石方隅,皆如筐形,故名。”因杜甫赠李白诗中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有人便在山上修祠立碑,标之曰“太白读书处”,并将山名改为匡山;无影山,因其山形呈缓坡状,日照山阴无阴影而得名;黄冈,则是因其“突起平冈自西南而东北,长六七里,若城外之垣矣”而获名,粟山,取“沧海一粟”之“粟”名之,形容其微小如同沙砾;马鞍山,其状中凹,形同马鞍,一大一小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故又名“日月轮山”,这里曾为古战场,齐晋“鞌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黄台山,很像一块凸起的平台;驴山,因“山不甚高,壁上凹出一驴,色微白,长鞦短辔,矫耳鸣风,极生动之致”(范埛《风沦集》)而得名;卧牛山(现即将灭失),犹如黄牛偃卧;凤凰山,宛如凤凰展翅;标山的两个山头,就似烟波浩渺的湖水之中的标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曰:“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华不注山(华山),它的样子则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骨朵。


http://s11/mw690/003cYagVzy7gmIyeh3sca&690

http://s16/mw690/003cYagVzy7gmIz5Kmr2f&690

       在小清河畔边、济南城北还有数座小山互不相连。如鲍山,位于济南城东王舍人庄东南。相传,昔日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得名。据传,管仲与鲍叔牙分金处即在鲍城附近。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辞官归里,在山前村中建“白雪楼”,取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以寓自身清高,不同俗流。该楼隐于万木之中,其景幽深佳丽,时称“鲍山白雪”,为历下十六景之一。
  过去,小清河两岸的这些“齐烟”,均是风景优美的绝佳去处,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咏诗文。仅清代以前,就有数百首之多。

http://s11/mw690/003cYagVzy7gmIzzkka4a&690           我刻意找了一个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气登上千佛山,依然难见“齐烟九点”真容,与空气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http://s12/mw690/003cYagVzy7gmIA74QHdb&690         由于长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现在已看不到齐烟九点的昔日容颜了。如果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能保留下这些千古奇观,该是一件幸事!  但现实没有如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