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化教育 |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路书香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老祖宗传下来了不少规矩,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陈规陋习”。
它们亦是生活的智慧和文明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凡事讲礼数”的人文关怀,以及趋吉避凶的生活愿望。
正所谓:“百节年为首,过年规矩多”。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要讲究各种规矩。
今天,书香君带大家来看看过年都有哪些老规矩!
01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首先来说一下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
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02
待客
出迎三步,身送七步。
茶七,饭八,酒满。
新客到来,要换新茶。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客食未毕,主不起身。
1、客人来时,要起身向前迎三步,送客时,要主动送七步,以表敬重。
2、茶倒七分满,饭添八分满,斟酒则要酒满杯盈,是传统待客之道的礼数。
3、喝茶期间,如果新的客人拜访,要换上新茶表达欢迎,否则会被认为是慢客。
4、迎客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
5、客人还没吃完,主人不能先吃完就起身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03
聚餐
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不挑剔食之美恶。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1、座位要有次序,正对大门的上座必须让给长者。
2、入座后不斜着身子坐,不伸脚。
3、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
4、吃饭的时候不要挑剔饭菜好坏。
5、吃饭时要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夹菜,乱翻搅菜。
04
拜年
入门前,先叩门。
饭时、眠时不访客。
衣冠整洁,面貌喜悦。
车马繁杂,不必敬礼。
见长者,必下车。
1、去别人家拜年时,不能直接推门而入,应当敲门三声,等主人家同意再入内。
2、拜访别人要懂换位思考,挑好时间,尽量不在对方吃饭和睡觉的时段前去。
3、拜年时,要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脸上也要带着笑容。
4、在车马繁杂的地区,招呼敬礼可能会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引起交通混乱。
5、乘车时遇到长辈,都要主动下车问好拜年,这是最基本的礼数和尊重。
05
送礼
拿礼,不拿单。
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礼尚往来,有来有往。
赠人不说来取,给人不问所欲。
长者赐,不敢辞。
1、手里拿着的礼物,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单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双喜临门。
2、我们送给他人物品,无论馈赠或是救济,都要保持谦虚和恭敬。
3、人情往来,要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不能占人便宜,伤了情分。
4、即使是长辈对晚辈的赠予,如果诚心要给,也要自己送过去,送礼时也不能问对方想要什么礼物。
5、长辈送给你的东西,应恭顺接受,并表示感激,不可以推辞不要。
常听人说,年味变淡了,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
殊不知,年味变淡的大部分原因,是很多人把过年该有的规矩忘了。
规矩,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最深的智慧,最大的自律。
过年期间,懂规矩、守规矩,才能有礼有节,年味十足!
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牢记规矩,过好新年。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转载]过年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