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至尊太平猴魁(章传政)

标签:
茶文化博士后章传政茶文化博士章传政茶业系机械制茶章传政茶文化研究生导师中国名茶太平猴魁 |
绿茶至尊
章传政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合肥
有人说“国人饮茶,源于绿茶;绿茶至尊,当属猴魁”。猴魁的确是一款独具特色的中国名茶。一是生产地域,安徽黄山区,原名太平县,是猴魁茶叶的唯一产地。二是品质特征,“太平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两叶抱一芽,叶脉红丝线,兰香猴韵,是猴魁茶叶的独特品质。据不完全统计,太平猴魁品牌不下几十种,其中,有没有特色鲜明的品牌呢?人们在寻找,并且进行比较。
神之茗,一开始看到这个品牌名称,就觉得有点神秘感,甚至内心里怀疑是否故作神秘呢?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安徽神之茗商贸有限公司、黄山神之茗太平猴魁精品基地探明究竟。
一
太平猴魁原产地域范围为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的现辖行政区域,主要产地分布在新明、龙门、三口等传统生产尖茶的乡镇。猴坑、猴岗、颜家是太平猴魁的历史产地,狮形尖、凤凰尖、鸡公尖等山峰错落有致组成一幅山形太师椅,其中猴坑一带相传是太平猴魁的创始地。
陈家坞位于龙门乡,依山傍水,山就是闻名于世界的黄山,水就是蜚声海内外的太平湖。平均海拔650多米,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0%,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终年气候温和,四季雨量充沛,一年中有雾天达到240多天。无论是土壤、光照、温度还是降雨量等任何方面,对茶树而言,都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超凡脱俗的茶叶品质,因此这里成为太平猴魁核心原产地之一。
陈家坞仰雾里,位居龙门乡和新明乡的接壤处,猴坑、猴岗与颜家环绕在其周围,凤凰尖与狮形尖与其相依为邻。仰雾里最高海拔达到780米,山高林密,云遮雾绕,花香四溢,无任何污染,这里的茶园获得了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标志。站在茶园中的高处环视四周,清晰可见邻近的猴坑与猴岗等地。
仰雾里是太平猴魁核心原产地的中心区域。黄山神之茗太平猴魁茶园就坐落在仰雾里,是名符其实的太平猴魁精品基地。
神之茗太平猴魁的老总赵彦明先生说,好的茶园基地一定要有好的管理措施。曾经在太平猴魁售价每斤3000元时,消费者戏称一千元买茶叶,一千元买生态,一千元买文化,可见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然而,有个别茶农为了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产量,出现施用除草剂现象。赵先生说,如果连续多年施用除草剂,必然破坏土壤结构,破坏生态环境,更降低了太平猴魁茶叶的品质。真是得不偿失啊!无论成本有多高,神之茗太平猴魁茶园一直都坚持人工拔草,施用有机肥。不管茶园地势或高或低、或斜陡或平缓,都不会破坏土质造成山体滑坡与水土流失。要想有高品质的茶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
陈家坞人世代业茶,栽培、加工、贮藏、品鉴,人人都是高手。神之茗太平猴魁加工厂就设在陈家坞,采摘后就地加工,不需要长途运输和装卸搬动,保证了鲜叶的卫生度和新鲜度,及时加工,确保茶叶品质。
每年谷雨前后,采摘粗壮挺直的芽叶,按一芽两叶的标准进行挑选,叶老的、过大过小的、瘦弱的、弯曲的、色淡的、紫芽的、节间过长的、病虫叶都不要。在竹匾上摊放几个小时,挥发水分和青气,使叶茎变软并初发香气。以木炭作燃料,锅炒杀青,理条整形,用烘箱焙干。
由于神之茗太平猴魁坚守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在陈家坞村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赵彦明先生带领我们来到陈家坞时,一位老者高兴地打招呼说“贡尖回来了!”猴魁为中国尖茶魁首,作为极品尖茶被选为贡茶。贡尖,即使按照现在的太平猴魁等级划分办法,也属于好茶。当然,老者的意思并不是给神之茗太平猴魁划分等级,而是赞扬神之茗坚持传统工艺,传承了太平猴魁茶文化遗产。
二
对于每个中国名茶来说,其身世都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据我国权威茶学专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所长,在其主编并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的《太平猴魁》书中说,太平猴魁是茶人王魁成(人称王老二,1875~1908年)创制而成,持此说者较多,并有资料记载。最主要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在太平猴魁主销地之一的南京茶叶市场上,“王老二魁尖”已经很有名气;二是考察太平猴魁的名称,因为王魁成姓名中有“魁”字,太平猴魁茶产地又在太平县猴坑猴岗,所以才取名为太平猴魁。
据查,在历史上王老二确有其人,不过并不是什么专业的茶农,而是陈家坞大财主陈长海的长工,靠给陈长海打工养家糊口。为了获得更详细的情况,于是我们来到陈家坞村民组。令人欣喜的是,财主陈长海的老房子还在!这栋古老的徽派民居,已经久无人居,成了危房,几近坍塌。但是,它的结构特征仍然完好无损,仿佛就是无声的语言在向我们诉说往事。大门,只有主人及其家人能够通行。边门,是家仆的通道。正室,给主人及家人起居。厢房,让家仆居住。更让人高兴的是,王老二茶坊也还在!当年,陈长海让王老二在这间茶坊里加工尖茶,也就是后来的太平猴魁。茶坊已经破旧不堪,但是坍塌了的做茶锅灶台等遗存还可以辨认,墙壁上也依稀可见有关茶叶斤两的字迹。旁边石壁上的山泉水还是鲜活的涓涓溪流。村民说那口泉水世世代代都在那个位置。陈长海的后人拿出来一个旧茶筒,说是家里祖上传下来的。我们发现茶筒上面写着“藜记”等字样,仔细询问一位名叫陈昌福的白发老者,原来陈长海的儿子名叫陈藜仙。这个“藜记”茶筒就是陈藜仙用来贮藏茶叶的。
陈家坞村民组有20多户人家,均是陈氏后人,基本上家家都姓陈,只有一户招亲进来的王姓。村民告诉我们,父辈们都说王老二为人老实,帮助祖先陈长海耕种茶园,采茶做茶,从不偷懒,经年累月,练就了远近闻名的制茶技术。陈长海待他不薄,后来还把凤凰尖上浮水宕里一块茶园送给了王老二。
赵彦明告诉我们,早在几年前,神之茗太平猴魁就与陈长海后人协商,投资维修这栋老房子,基本格局都尽量维持原貌,恢复王老二茶坊。赵彦明表示,神之茗太平猴魁尊重历史,不需要编造故事,认真修复好王老二茶坊,让人们了解太平猴魁真实的历史来源。
三
太平猴魁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与传承这份茶文化遗产,神之茗太平猴魁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一方面,尽管成本很高,仍然坚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太平猴魁,让消费者能够喝到一杯好茶。另一方面,开拓产学研结合,让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获得有力保障。
在太平猴魁原产地的黄山区龙门乡陈家坞,神之茗太平猴魁建设了面积近两千平方米的综合楼,集太平猴魁茶叶生产与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打造太平猴魁产学研基地。
茶园就在综合楼附近,前来实习的大学生可以参与生态茶园的保护性耕作,参加太平猴魁茶叶的采摘与制作。茶园里建有观景亭,黄山风光之美人人皆知,学生们可以摄影、写生,进行茶文化作品创作。王老二茶坊和村民住房也在综合楼附近,学生们可以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地感知太平猴魁发展的历史与文化。
在综合楼里,学生们可以欣赏与临摹茶书法、茶绘画,神之茗收藏了一诚大师、妙安法师、星云大师等高僧大德,陶天月、张翰、孟繁青、袁海、谢海民等书画家的茶书法与绘画。学生们也可以鉴赏与动手制作紫砂茶具,神之茗与江苏宜兴高丽君、王小龙等著名紫砂工艺师联合,在综合楼里举办紫砂文化讲座、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制作。
当然,受众并不仅仅局限于实习生,也涵盖前来的旅游观光者,茶文化、摄影、书法、绘画、紫砂文化的爱好者。如此以往,太平猴魁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备注: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茶文化遗产发掘与传承研究(SK2015A347)”)
作者简介:章传政,茶学(茶文化)博士、博士后,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茶史研究室主任,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普专家。
——本文发表于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主办,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期刊,《优质农产品》2016年第2期4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