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2012-11-22 14:34:3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
师:同学们喜欢摆一摆、玩一玩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摆一摆、玩一玩。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玩是孩子的天兴,在摆一摆、玩一玩中学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师:同学们,5以内的加减法法你们都会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板书:6、7的加减法。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师: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6“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根小棒摆一摆,)
生:学生摆小棒。
师:你是怎么摆的?能写出什么算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和老师摆的一样,可以写成:1+5=6 ;也可以写成:5+1=6。
生2:我是先摆2根,又摆4根。可以写成:2+4=6;也可以写成:4+2=6。
生3:我是先摆3根,又摆3根。可以写成:3+3=6;不能再写了。
师:为什么不能再写了?
生3:我是先摆3根,又摆3根,两边的数相同,只能写成:3+3=6;所以不能再写了。
师:你回答的太棒了。
师:你能用7根小棒摆一摆吗?能写出算式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1+6=7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了两道加法算式,如:1+5=6
生:汇报交流。
提升: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算法相同,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调换了位置。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生:小组内交流图意。
生:这幅图表示减法,表示把7分成1和6,可以写成:7-1=6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你怎么知道这幅图表示减法,
生:因为图上有虚线,虚线把圆片分成了两部分,所以表示减法。
师:同学们说的棒极了。请同学们拿出7个圆片随意摆一摆,可以用铅笔或小棒代替虚线。
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7-2=5
师:刚才同学们也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请同们仔细观察一下,如:7-1=6
生:汇报交流。
提升:如:7-1=6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让学生摆学具,经历一幅能写出不同算式的探究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容易很快的接受新知,并且能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1。认真观察,完成以下问题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2、脱离学具计算。
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6-3各等于几吗?怎样算?小组讨论。
生:3+3可以想6的组成,因为3和3组成6,所以3+3=6。
生:6-3可以想因为3+3=6,所以6-3=3;还可以想6可以分成3和3,所以6-3=3。
3、教材4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在集体订正。
提升:学生利用摆学具,巩固了6、7数的组成,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三组题可以巩固6、7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脱离学具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的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输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谁表现比较出色?你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会评价同学,会评价自己,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课堂检测B。
六、布置作业。(课堂检测B。)
课堂检测A
1、 看图写算式
|
☆☆☆☆ |
|
4+2=□ |
|
★★★★ |
|
○○○ |
|
7-3=□ |
|
□+□=□ |
|
□+□=□ |
|
6-1=□ |
|
2、猜一猜,红花后面是几 |
|
3、找朋友,连一连。 |
|
7-2
7-4
3+3
6-2
7-5 |
|
6-5
2+5
5-3
7-3
7-7 |
|
参考答案: 1、4+2=6 6-1=5 2、(6、7、1、3、4、1)(5、3、2、7、6、0) 3、(略) |
课堂检测B
1、想一想
2、做一做
7-
3=
1+6=
6-
5=
|
|
|
3、我会算。 |
|
4、我有信心。 |
|
参考答案:1、3+3=6 2、7-3=4
1+6=7 6-5=1
3、6个苹果,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