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指导
(2013-11-20 14:45:54)分类: 基础写作(专) |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胡正伟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得以落实的具体凭借,更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最主要依托。
复习体系
这门课程的复习思路与学习体系是完全对应的。
同学们要严格按照: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言之有体四条脉络逐步落实。
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备考。
复习重点之一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1)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复习重点之二
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复习重点之三
结构安排的审美效果
(1)结构安排应当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复习重点之四
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要注意辨析词义;
(2)要注意区分词语的褒贬色彩;
(3)要注意掌握词语的搭配关系。
建议作适当文字阐述。
复习重点之五
写作化生律
所谓化生律,是指在构成写作活动的那些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进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以致最终生成具有新质的写作成果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写作内容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
2、写作形式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史的产物。
3、写作文本时写作内容与写作形式化生关系的产物。
复习重点之六
写作整合律
写作活动是一种在主体写作意识系统结构功能基础上,根据特定写作目标的要求,充分调动主体内部不同层次多种因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文本创造的过程。这就是写作的整合律。
从主体写作意识系统结构功能的角度考察,写作活动中化多元因素为一元文本的整合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记忆整合层。
2、思维整合层。
3、文本整合层。
关于写作整合律,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有相关阐述,他将整个写作过程依次划分为三个阶段:瞻物——耽思——考辞。
复习重点之七
文体意识与写作
一、文体概念:1、文体的两种含义;2、“文体”概念。
二、文体意识:1、文体意识;2、文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3、文体意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
三、文体意识与写作:1、文体意识与写作之间的三种联系;2、文体意识发展的两种途径。
复习重点之八
材料选择及要求
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1、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
2、深刻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
3、可读性——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临场作文
对于《基础写作》这门课程的考场作文而言,应试过程中有一些要领,希望同学们牢记:
1审题
2立意
3定体
4构思
5选材
6行文
7润饰
基本题型与试卷结构
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基本题型为:判断题、简答题、分析(案例)题、写作题等。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10%、24%、16%、50%。考试时限:本课程期末总结性考试时间为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