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学习指导与重点解析(一)
(2012-11-02 16:32: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
(2012.09.26)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学习指导与重点解析(文本)
隋慧娟: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欢迎探讨、欢迎提问、欢迎灌水!
教学活动内容:
在本次教学活动时间里,我们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为大家介绍小说部分前四章的重点内容。
课程简介: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小说戏曲。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古代小说戏曲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加深对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并进而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本课程共五学分,课内学时九十,开设一学期。
本科程的文字教材是《古代小说与戏曲》,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新林先生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出版。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考核形式多为填空、选择等客观性试题;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考核形式除填空、选择外,将增加简答类题目;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小说戏曲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小说戏曲的发展流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考核形式包含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
下面我们一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大家梳理教学大纲中要求大家掌握和重点掌握的部分教学内容,供大家参考。
绪论
绪论部分要求大家掌握的内容包括: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比较、语言特征比较、审美特征比较、文化内涵比较,分别介绍如下:
一、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1.叙事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有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人物刻画的异同。(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全是别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推测。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刻画多通过自己的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
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伏照应。(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
二、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异同
相同点:
(1) 通俗性。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主要阅读对象的审美需要。市民文学,主要接受群体是普通市民。和诗文的作者和接受群体完全不同。过于文雅理解比较难。
(2)趣味性。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市民群体,比如戏曲中的科诨艺术则是表现语言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4)语言的精练、干净、流畅也是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共同特征。
不同点:
戏曲语言尤其独特性(1)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2)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3)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
而小说语言则不具备音乐性和动作性,同时也比戏曲语言更为通俗一些。
三、古代小说、戏曲的审美特征
1.古代小说、戏曲共有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戏曲是以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口耳小说则由说、唱、表演等诸因素组合,文本小说除情节叙述之外,又包括诗、词、曲等诸多元素。(2)教化性。都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寓教于乐”的传统。(3)愉悦性。都通过艺术形象令人愉悦,给人以快感,进而教化读者、观众,这就是寓教于乐。(4)通俗性。接受主体主要是无文化群体,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希望在文艺领域得到表现的要求。(5)典型性。即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相对完整的艺术片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
2.古代戏曲独有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就是通过演员在观众面前当场表演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戏曲因此较少含蓄蕴藉,审美主体的参与空间不大。(2)程式性。戏曲从剧本、导演、音乐、舞台调度、舞美到演员表演艺术等,都各有规则,即程式。(3)节奏性。戏曲表演中,由剧情发展、人物唱词、情绪、行为的变化运动过程中轻重缓急、松紧起伏等交替更迭和对比关系所构成的形式因素,就是戏曲节奏。(4)抒情性。曲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诗歌有侧重抒情的传统,这就决定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四、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的不同
(1)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叙事性是其根本的特征。(2)戏曲戏曲属于诗歌文化范畴,更多地表现了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古代小说第一章 小说的起源
在本章,我们只要求大家掌握一个问题,那就是小说的概念。
在现代的文学观念里,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生活”,必须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而古代的小说概念比现代的小说概念复杂的多,古代小说的概念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1)先秦时期指片断的言论。“小说”一词,首见于先秦诸子的《庄子》“饰小说以干县(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就是相对于“大道”而言的琐屑言论或者“小道”。
(2)魏晋六朝时期指芜杂的笔记,以魏晋笔记小说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后世归入归入“旧事”、“地理”、“杂传”“杂家”之中。
(3)唐代除笔记小说之外,还指完整的故事,以唐传奇为代表。
(4)宋元时代除笔记小说和传奇外,还指以人物为主的故事,以话本为代表。
厘清古代小说的概念之后,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中会论及很多我们今天看来完全不属于小说的作品,在古代,我们都属于“小说”。
古代小说第二章 汉魏六朝小说
本章第一节汉代小说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行,本章要求大家掌握的是六朝小说。关于六朝小说,需要大家注意以下内容:
一、笔记小说的概念和类别
笔记小说的概念:“笔记”是与诗歌骈俪之文相对而言的。魏晋以后人把注重辞藻,讲究声韵、对偶的文章称为“文”;把散行撰写的文章称为“笔”。小说是散行单句、无韵的文字,故称笔记。
笔记小说的类别:
1.杂录小说。包括(1)人物轶事,又称志人小说。以刘义庆召集门客编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作。(2)历史琐记,以葛洪《西京杂记》和宗懔《荆楚岁时记》为代表作。(3)笑话解颐,以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晋代陆云的《笑林》为代表作。
2.志怪小说。“志怪”即记述怪异,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怪”二字最早见于《庄子
3.民间讲故事。
笔记小说的三类中,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都需要大家认真掌握。
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最为著名的志人小说。今本《世说新语》共三十六门。从第一门《德行》到第二十二门《宠礼》以褒扬为主;从第二十三门《任诞》到第三十六门《仇隙》的后十四门重在针砭。前四门的标目分别《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可见该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关于《世说新语》我们要求大家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一)《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暴虐和穷奢极欲,如《汰侈门》“人乳饮屯”。
2.真实反映乱世知识分子的生活,用艺术形象诠释魏晋风度,如《任诞门》“刘伶纵酒”。
3.歌颂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如“周处”、管宁割席”等。
(二)《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1.善于运用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个性。如《汰侈门》“石崇邀客宴集”中对大将军王敦“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自杀伊家人,何与卿事”等行为和语言的描写足见其残忍。
2.心理描写颇为出彩,如《汰侈门》“石崇与王恺争豪“中王恺由骄纵到惋惜、到愤怒、再到失落,心理活动的轨迹非常清晰。
3.善于运用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如《德行门》“管宁分席”用管宁河、华歆对比突显各自的品行。
4.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比如《言语门》“过江诸人”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之类的语言。
三、魏晋六朝小说的特点
(1)在创作上讲究“真”。崇尚记实,志人小说就是这样的。刘义庆等人在编纂《世说新语》时,为了追求“真实”,曾经研究考证过《名士传》、《语林》、《魏晋世说》和《郭子》等专著的有关记载。即使志怪小说似乎远离生活,并非纪实,但对于志怪小说的编撰者来说,他们都认为,“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无诚妄之别”。
(2)在内容和体制上显得“杂”。内容上纷繁复杂,体制上包含了神话、随笔、小品、论说文、叙事散文等文学样式。很多无情节、无人物。当然,用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小说的要素来衡量,魏晋六朝笔记小说也有一些比较得体的超乎一般笔记小说的佳作。如《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
(3)表现形式上显得“散”。不把事件和人物性格的描写放在构思的中心位置,而往往以编撰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例如,《拾遗记》中的《夷光修明》和《翔凤》,前者记三件事:越王将美女夷光和修明“贡于吴”;越过战胜吴国;吴王抢二女以逃. 它们之所以合在一体,是因为讲述的对象相同,都属编撰者收集和见闻所及的缘故。
古代小说第三章 唐宋文言小说(1)
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
一、唐传奇的概念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传奇,顾名思义,就是以传记体写奇怪事,内容讲究奇异性,形式上多为传记体。
传奇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说:“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奇;元人则以元杂剧为传奇;至明则以戏曲之长者为传奇,以与北杂剧相别。乾隆间黄文旸编《曲海目》,遂分戏曲为杂剧、传奇二种,盖传奇之名,至明凡四变矣”
二、唐传奇发展阶段
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盛唐时期,是传奇的发轫期。六朝志怪小说向传奇的过渡转化时期。代表作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第二阶段,中唐时期为传奇的繁荣期。由唐代宗大历年间到唐宣宗大中年间的百年时间,这一时期传奇趋于成熟。作品多、艺术成就高,题材多取自社会现实生活,其中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如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等。
第三阶段,晚唐时期是唐传奇的衰微时期。出现了传奇专著,代表作有袁郊的《甘泽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铏的《传奇》、薛用弱的《集异记》、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等。这些作品偏重于搜奇记逸,言神志怪。晚唐传奇创作出一批令人难忘的豪侠形象,其中包括女性豪侠形象,如聂隐娘、红线、虬髯客等。
三、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
1.批判礼教、描写爱情,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大多是描写爱情的作品。这一时期爱情主题的唐传奇出现以下特点:(1)出现了描写才子佳人的“郎才女貌”的新模式,如蒋防《霍小玉传》中霍小玉 “资质浓艳”,李益则是才子诗人,作品中“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的句子很能体现唐传奇爱情故事“郎才女貌”之一特点。
(2)唐代传奇的爱情婚姻作品批判封建门第观念,矛头直指反动的门阀制度,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都批判门第观念对男女爱情的阻挠,甚至造成爱情悲剧。
2.揭露社会黑暗,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对腐败的封建上层社会的大胆嘲弄;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中《购兰亭序》对唐太宗的揭露则最为典型。
3.描写豪侠形象,如《虬髯客传》、《红线》等。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很多虽然是奴才身份,但其所作所为是正义的或有益的,如《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
4.神鬼怪异的故事,如李复言《续玄怪录》等、牛僧孺的《玄怪录
四、唐传奇的特点
唐传奇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征:
1.唐传奇改在创作上出现了艺术虚构,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
(1)唐代人们开始把神仙鬼怪的传闻故事当着“资谈笑”的材料,不再把神仙鬼怪的故事当成真事,而是以之作为表现主题或意念的手段。
(2)唐传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再拘泥于真人真事,打破了纪实的旧传统。《霍小玉传》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表面上凿凿有据,其实只有李益的多疑有案可稽,其他人物都是虚构。
(3)有些唐传奇的作者背离小说必须“依托”的传统,全靠凭空构想结撰作品。《秦梦记》和《玄怪录•岑顺》《张佐》这些故事既不见于前朝的野史稗说,也不是当代的名人轶事。
用艺术虚构方法撰写作品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是“传奇”区别于“志怪”和“杂录”的明显标志。正是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古代小说出现了“虚构”和“记实”两大流派。
2.在体制上,唐代传奇已经从笔记体发展为传记体,即采用传记形式描写人物故事,标志着唐代传奇日益接近现代小说的内涵。传记体的传奇有明显的特点:
(1)改变了多数魏晋六朝小说没有题目的状况,大多借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
(2)把人物及其故事作为描写对象,改变了魏晋小说有事无人或有人无事的现象。题目多为•••人物姓名加上传。可见是以人物及其故事为核心的。
(3)把故事情节放在构思的中心,改变了多数古代小说类似于散文式的结构形式。作者一般不再直接进行议论、说教,作品的倾向性也往往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寓作者的褒贬于叙事之中,借故事来表达主题思想。
3.在题材选择、艺术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非常讲究奇异性。
(1)题材奇异。首先,指人物故事的新颖;比如《武黄门之死》中大官僚裴度的仆人王义,为营救主子而被盗贼杀死,有人为其做《王义传》。其次,指人物故事的稀有和偶然;如《酉阳杂俎
(2)讲究主观构思的精巧。为了颂扬“节行瓖奇”的妓女,白行简将《李娃传》中鸨母、荥阳公与李娃几个主要人物之间,进行了精彩的对照。为了突出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薛调的《无双传》则全凭偶然的巧合,敷衍了青年男女生离死别、绝处逢生的情节。
(3)语言既“散”又“文”,一方面吸取了“文”的长处,大量运用了描写性质的形容词和骈偶语言;另一方面更加通俗,更加广泛地运用了市井间的俗言、口语。正是这种既“文”又“散”,既“华艳”又“质朴”的通俗语言,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唐传奇的奇异性。
4.从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艺术技巧方面来看,唐传奇叙写的婉转委曲和描写的细致多样。唐代传奇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了起来,叙述和描摹的内容主要有背景、情节和人物等三方面。
(1)从背景方面来说,开始出现了社会背景的轮廓和生活场景的形象描述。如白行简《李娃传》所涉及的唐代长安的一系列地名,以及荥阳生由“布政里”到“平康鸣珂曲”、“里北门东转小曲”,再到“安邑东门”、“里垣北转第七八”的往返路线和街坊名称,跟有关长安地理典籍的记载竟分毫不差。
(2)从情节的叙写和描摹看,唐传奇纹理细密,描写细腻。如《杜子春传》中杜子春“浪子回头”,终至甘心为老人效命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
(3)人物形象描摹细致生动,在言论、行动之外,已经出现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等。如《霍小玉传》中对霍小玉外貌的描写、《李娃传》中的荥阳生“诈坠鞭”的细节描写等。
古代小说第四章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1)
本章要求大家掌握以下内容: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宋元话本的三个门类;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一、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
(一)话本
1.话本的概念: 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
2.话本的类别
话本小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如《小说张子房慕道记》。宋元话本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至今尚能见到的宋元小说话本主要保存在《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四种小说》、《京本通俗小说》以及“三言”的《古今小说》中。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秦并六国平话》、《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二)拟话本
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明清两代产生了不少著名的拟话本集,如冯梦龙编撰的《古今小说》(再版时改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等。
二、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相比,话本和拟话本爱情故事具有以下特点:
(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碾玉观音》中璩秀秀选择崔宁是因为崔宁淳朴憨厚,有谋生的好手艺,足以托付终生。《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放弃了诸多王孙公子、才子文人,却选择了忠诚善良的小本经纪人秦重。这与唐传奇的才子佳人模式很不一样。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前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大多是官宦或才子,女主人公也有一定身份,即使妓女也要出自名门,比如霍小玉。在话本、拟话本中,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登上了文艺舞台,如周胜仙、秦重、璩秀秀、金玉奴等。
(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的陈玉兰,父亲位至太尉,陈玉兰却看中了对门的商贩之子阮华,却因惧怕礼教和家长的淫威,时刻担惊受怕,致使阮三丧命。这一悲剧正是对陈太尉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的批判与嘲讽。《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和王三巧之间的爱情也最终战胜了世俗的贞操观念,使他们破镜重圆。
(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而经常是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如《碾玉观音》里的璩秀秀就主动要求和崔宁私奔成婚。
隋慧娟:回复:古代小说第四章――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
(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如《张廷秀逃生救父》里赵昂杀人害命,又“用了若干银子”,谋得官府美缺,官府和法律成了有钱阔佬坑人牟利的工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的知县陷害了一个无辜的乡绅,反而升官了。
(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如《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中的包龙图、《况太守断死孩儿》中的况太守等。
3.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养蚕农民施复在路上拾得两锭银子,也曾想到据为己有,改善生活;但淳朴善良的本性很快使他打消了念头。于是忍饥挨饿,等候失主,归还银子。回家后,“夫妇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三、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进行新的创造。 以冯梦龙《喻世明言》的前十篇为例,其中借鉴古书的就有九种,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借用了《博物志》和《崔元微》的故事,故事的主干虽然变化不大,但情节的丰富性和人物描写的细致性,却呈现呈飞跃性发展。
2.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包括四部分:
(1)题目。因为说书艺人在开场前必须张贴广告,而题目又一定要有一个确切表明故事的特点。古代小说的题目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短到长的过程。
(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因为其作用主要是等候听众,透露正文主题。《碾玉观音》开头演唱很多各自独立的诗词,可以窥见宋代说话的演唱痕迹,也是唐宋诗词对古代小说这一文体的渗透和影响。
(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全文,概括主题和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卖油郎独占花魁》全文两万五千字,从文章的具体交代来看记叙的时间分明总共只有四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篇幅超过一万五千字,正面表现爱情悲剧的时间前后只有一年。这样就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改变了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开始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如《杜十娘》《卖油郎》等篇就只写他们的爱情发展,其他内容则都忽略不写。
(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写了金玉奴从十八岁到二十一岁三年时间里的时候,但作者却紧扣主题的表现和人物的描写,主要选取了“莫稽入赘”、“乞丐起哄”、“负心杀妻”、“欣然允婚”、“设计棒打”五个场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主要凭借“巧计赎身”、“殷勤赠别”、“中道见弃”、“愤怒投江”等场面来加以展示,场面之间则用百宝箱连贯起来。
(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茹《错斩崔宁》,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至于刘贵与崔宁的财物都正好是十五贯,更是“巧”。借这些巧合来推动情节。
4.人物描写成就极高。
(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如杜十娘、莘瑶琴都是妓女,都色艺双绝,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有较多的相同点。但她们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杜十娘久在烟花,显得深沉老练;莘瑶琴则是性情中人,比较质朴单纯.
(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茹《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
(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
5.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
(1)用白话撰写小说,吸收口语俗语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
(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
隋慧娟:今天的教学活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