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梦到宣麻处,草没龙墀不见人。”、“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在唐代诗人郑谷和北宋宰相、书法家蔡京诗句中均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宣麻”一词,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08年,谷雨到北京看望朋友,闲聊中朋友提到国家图书馆众多唐宋古籍残卷需要苎麻纸修复,国内却“踏破铁鞋无觅处”。当得知谷雨出生于万载时,朋友欣喜万分,一再嘱咐要帮忙找到历史上闻名于世的万载苎麻纸。从北京返回后,谷雨立即四处打听,后来家族长者提及祖上确实曾以捞制苎麻纸为业,而且颇为神秘地说:“唐宋时期,苎麻纸仅供皇帝御用,有“天子纸”之称呢!”并将珍藏的族谱翻出,上面赫然记载着:“汉元、重元、淑元兄弟三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武平桑梓坑迁来万邑大桥白麻冲创业建宅”。最后,老人叹息一声道:“据我所知,这行已经算是后继无人啦!”
在随后的时间里,谷雨一边打听苎麻纸的下落,一点查阅相关资料。随着对苎麻纸的了解逐渐加深,谷雨惊讶地发现,原来祖上捞制的苎麻纸竟真如长辈所言,是名不虚传的“天子纸”!
苎麻别称白麻,故苎麻纸又称白麻纸,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张之一。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其中,麻头、弊布、鱼网均取材于苎麻。公元114年,蔡伦将苎麻造纸术带回到家乡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位于湘赣边界的江西万载盛产苎麻,万载苎麻纸由此萌芽发展。
另据《新唐书·百官志一》记载:“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原来,唐、宋任免宰相、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学士以白麻纸(即苎麻纸)书写皇帝诏令,在朝廷宣布,史称“宣麻”(
或宣麻拜相)。
时间一晃两年过去了,苎麻纸依然无迹可寻。谷雨一边为祖上捞制的苎麻纸曾是赫赫有名的“天子纸”而自豪,一边又为苎麻纸这一祖传绝活已然失传而懊恼。“复活祖传苎麻纸制作技艺,一定要让‘天子纸’重振辉煌。”这个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王春根的脑子里愈来愈强烈。
如何才能重新造出苎麻纸?作为门外汉的谷雨决定先从地方志记载中寻找线索,学习历史资料和专业书籍当中苎麻纸的相关知识,并查阅日、韩等国的造纸文献中信息。《齐民要术》、《天工开物》、《中国古纸谱》、《中国造纸史》等近百本书籍读下来,光整理出来的读书笔记就达50多万字,这让谷雨对苎麻纸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如数家珍。有一次,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教授来江西出席一个活动,活动间隙,经朋友介绍,他与谷雨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未曾想,龚鹏程教授意犹未尽,第二天推掉其它活动专程赶赴宜春,一聊又是一上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谷雨辗转安徽、山西、四川等地考察,行程10000多公里。通过探访请教当地老匠人,了解各手工造纸产区技艺工序,比对收集来的各种手工纸样,再结合家族长者的讲述,谷雨精心设计了苎麻纸的“复活方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谷雨感觉离成功似乎只剩一步之遥了,殊不知,挑战才刚刚开始!
2012年春天一到,谷雨便立即召集五六位万载表芯纸匠人,在深山老林里开始捣鼓。生产苎麻纸的主要原料苎麻就地取材,万载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苎麻的理想种植地。万载苎麻具有生长快速、表皮柔韧、纤维率高、容易提炼的特点。以此同时,万载水质优良、富含碱性物质且阳光充沛,这些也都为苎麻纸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俗话说“捞纸容易制浆难”。谷雨按照预定方案,使用晒沤、蒸煮、碾压以及捶捣等组合方式,经过配比尝试、ph值测定、温度控制以及规范流程等加工手段,苎麻纸浆料却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在无数次摸索实践中,测试的数据多达10万个以上,直接废弃的苎麻浆料近10000斤,直接损失高达160多万元,这让原本是小康水平的家庭也不堪重负。面对像无底洞一样的投入,谷雨也曾萌生退意,爱人的大力支持,让他艰难而执着地度过了1000多个不眠之夜的煎熬。
2014年11月,用木甄蒸麻料,用铁锅熬纸药,用竹帘捞纸,用土墙焙纸……历经三年多的研发,谷雨带领团队成员终于成功捞制出了国内首批古法手工苎麻纸,填补国内空白。2015年1月6日,江西日报以《宜春苎麻纸千年失传今复活》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2015年1月7日,宜春日报再次在头版对此事进行报道。
经国内众多书画名家试用,苎麻纸书写流畅,濡墨晕染,挥洒自如,堪与宣纸媲美。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卢川表示,宣纸出现于唐代,唐代以前的书画主要用麻纸和绢,“苎麻纸”的再次面世,恢复了这一极具历史内涵、艺术价值的手工技艺,将给书画家们一个挥毫泼墨的全新空间。
据谷雨介绍,“苎麻纸”的工艺流程,不仅可标准化生产,还可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已在宜春禅博园建立了“苎麻纸书画创作基地”。苎麻为草本植物,一年三收,原料充足;苎麻纸生产过程环保,本地技术力量雄厚;麻纸作品适宜长期保存,堪称“纸寿千年”。以上优势无疑为苎麻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一种苎麻纸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6年,以谷雨为传承人的《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苎麻纸品牌“隐逸轩”被江西省商务厅认定为“江西老字号”;
2019年2月,由谷雨担任工艺总监的江西隐逸实业有限公司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2019-2021年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9年3月,“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曾有洛阳纸贵,如今苎麻纸也“贵”。谷雨自豪地说,因苎麻纸非常适合用于书画创作及古籍修复、善本影印等,如今,全国各地的书画界人士、图书馆馆长纷纷通过网络转辗联系上他,“追”着他要苎麻纸,可谓“一纸难求”。冯其庸学术馆馆长余新伟甚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评价“苎麻纸”为“中国最好的书画纸”。“可见一千多年前的‘天子纸’至今仍受欢迎。”谷雨深表欣慰。2018年4月,他被宜春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十大“宜春工匠”之一。2018年12月,公司“苎麻织造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宜春市首批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随着苎麻纸声名远扬,公司先后在袁州区和万载县成立了“隐逸轩苎麻制品专业合作社”,现有3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苎麻制品加工生产,每年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2018年2月,公司被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度建设赣西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商贸中心工作”优强企业。
为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由谷雨主导推动公司与江西师范大学合作设立的实践基地已陆续接纳大学生200多人。2015年11月,他被江西师范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暨“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实践”指导专家。
为推动苎麻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公司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建了宜春苎麻产业化“宜职众创空间”,带动学生创业创新项目40多个,参与创业人数600多人。2016年12月,获得了省科技厅第二批“江西众创”认定。2017年12月,该双创平台再次被国家科技部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系全省4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唯一获此殊荣高职院校。
2015年9月23日,时任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宜春调研期间,对苎麻纸异常关切。2017年2月3日,江西日报再次以《让非遗活在当下,让艺术走进生活》为题对谷雨与苎麻的难解之缘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引起广泛关注。2017年10月,美国某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研发中心从上海发来了一份针对苎麻纸发明专利的收购意向书,谷雨断然拒绝。在他心目中,“苎麻纸的故土在宜春,它必须在宜春发扬光大,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才能无愧于历史的延续,祖业的传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