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案:“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

(2014-07-28 16:23:35)
标签:

365

分类: 教学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

2014.1发表于山西出版传媒《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 知道东北地区的总体自然地理特征。

3. 举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尤其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2. 通过比较雪期变化图表,综合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的差异。

3. 学会运用各种地理数据和文字表述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北方地区环境特征和区域的内部差异的认识,明确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

突破方法:

通过读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特点,探讨成因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突破方法:

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等的影响,绘制逻辑关系图理解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法:通过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法来完成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包括“哈尔滨冰灯”“林海雪原”“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东北三省雪期和雪厚分布”“东北三省地形”)。

学生:课前了解东北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回答你对东北地区有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多媒体显示)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如“哈尔滨冰灯”“林海雪原”“人参貂皮鹿茸”等,引入本节课主体—东北地区。

哈尔滨冰灯     林海雪原

  人参           鹿茸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地区

 

(情景引导1)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三省吗?——同学们通过阅读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读图)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回答:

1.东北三省包括哪三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2.为什么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三省?

(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3.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山地,河流,概括其地形大势。

(山地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平原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地形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你能画一幅东北三省的地形分布的简图吗?

 

(板书)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

2.地形与河流

(总结)东北的山脉分布的形状,多么像一个马蹄形啊!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现在也可以解答了,“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的山脉河流,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情景引导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常用“林海雪原”来形容东北三省吗?——这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哟,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东北的气候。

(学生读图)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1.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趋势?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 东北三省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趋势?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简单讨论一下东北地区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冬季风源地。)

(承转)我们通过阅读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来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雪期雪厚分布图。

(学生读图)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回答:

1.计算北极村、哈尔滨、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雪期:北极村277天、哈尔滨227天、沈阳171天。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增长。)

2. 找出延吉、长春、北极村的积雪厚度,分别对比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雪厚差异,并讨论原因?

(雪厚:延吉58、长春22、北极村53。延吉和长春雪厚差别原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延吉位于长白山地迎风坡,且距离太平洋较近;长春位于东北平原,距离太平洋较远。北极村和长春雪厚差异原因——纬度因素,北极村纬度高,长春纬度低)

(出示图片)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火炕、服饰等

东北民居    火炕

   东北服饰     东北火锅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什么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东北三省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房顶坡度大利于排泄积雪,墙体厚、窗户小利于防寒保暖。传统民居特点与气候冷湿有密切关系)

(生活调查)在超市你会发现有哪些产自东北的的典型农业产品?——例如大豆油、大米、人参、木耳、葵花籽等。

东北大米      东北大豆

4. 东北三省农业生产与冷湿的气候对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南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如春小麦、大豆、高粱、甜菜等,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生活调查)当地的家具厂、建筑工地经常会运来大量红松、柞木等木材,你知道他们大多运自哪里吗?——东北地区。

 红松    柞木

5.东北三省的植被与冷湿的气候对有什么关系?

(植被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板书)3.气候:

 

(总结)气候是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最为突出的特点,气候条件往往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植被类型以及生活方式等。现在你知道常用“林海雪原”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原因了吧。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东北三省,“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茫茫雪原、原始森林密布的环境特点。东北地区不仅有“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的称呼,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一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展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地区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

2.地形与河流

3.气候:

 

课堂作业

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和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花生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我国冬小麦、甜菜、人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伏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2.下列关于东北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高峻,坡度陡峭           B.平原破碎,地块小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山环水绕,地貌格局呈半环状

3. 东北地区面临的气象灾害有                                              (  )

A.台风           B.泥石流            C.寒潮            D.地震

4.该区农业只有一年一熟,其原因是  (    )

A.热量低          B.水分少           C.地势低               D.森林多

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D   2. D   3. C  4. A  5B

教学反思

本课时以东北地区的两个称呼——“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为切入点,组织贯穿整节教学内容——地形、气候,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分析气温降水图、雪期雪厚图,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地理数据表述各区域的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穿插适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绘制简易地形图、逻辑关系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