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教研的方法与策略

(2015-05-31 23:02:3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海拾贝

  校本教研的方法与策略

  

    一、校本教研的机制

把校本教研列入学校工作的重点,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扎根每一节课,在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理念下,依托年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或教师自愿组成的团队(课题组),创设开放的环境,倡导开放的心态,形成“教、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文化。

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差异,使学校教师中的差异成为校本教研重要资源。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

校本研究既然是一种研究,就得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从而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研究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一般的说,校本教研要体现以下基本的流程:

    问题——设计——行动——总结

问题——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设计——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教师个体、教师志愿团队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行动——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总结——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在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基础上再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或志愿团队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三、校本教研的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现场参观与考察法、自我反思法、行动研究法、问卷法等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我们尤要倡导基于实践问题解决的教育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1、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2、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四、校本教研的策略

1、校本教研层次化——按学校、教研组(或志愿团队、教师个人三个层次,有机整合,整体推进。

2、校本教研多样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3、校本教研课题化——“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类型

1、学习研究式——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读书、观摩、交流等活动,使每一位老师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读书笔记、教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叙事等是学习研究结果的主要呈现方式。

2、日常研究式——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依托学科组、年级组,通过“制度+文化”,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在校内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备课、课后反思、多人实践是基本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主要的研究方式.

    3、课例比较式——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级组老师“同上一堂课”、“同研一课型”,是最实用的一种研究方式。

4、主题研究式——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问题合作团队、校际间合作、专业指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的实践体验、连环跟进的深入研究,“问题”研究是主要的活动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