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玉华《优化Fun time 板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讲座稿

(2014-06-27 20:29:10)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论文

优化Fun time 板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Fun time板块教学有2大误区:1.游戏形式过重,喧宾夺主;2.词句操练过度,fun无所踪。有的课堂只关注游戏的多样性,片面追求热闹,导致游戏喧宾夺主,忽视本板块的最终目的不是用英语做游戏,而是帮助学生掌握Story time 中呈现的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进而进行简单的对话。沈峰老师说过,没有一套教材能奢侈到,只为提高学生兴趣而专门开辟一个教学板块。而有的课堂中,老师认为,既然Fun time板块中的句型,我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何必再花时间上这个板块,即使上,也是走过场,形式一下,关注点就只是词汇和句型,语言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不知所踪。

如何避免这两种极端的做法,达到板块功能的最大化,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教学中既要将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操练到位,让学生学会,又要放大fun time板块的趣味性,真正让学生感到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学。如何优化fun time板块教学,有效衔接单元各板块,整体达成单元目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该板块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把握教材 明确学段特点

以三上到四下教材为例,无论Fun time板块以什么形式呈现,都离不开say,act,ask and answer,其中say出现了25次,这说明此板块主要是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三上和三下教材中,主要通过play,guess,make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其中play,guess活动,各出现了4次,make活动,出现了7次。而四上和四下教材中,play、guess和make活动各减少为2次,新增了5次draw的活动和2次Do a survey活动,并增加了listen和write的活动。这些语言实践活动从做、猜等活动到听、说、写的结合,呈现了递升的态势。这也是针对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的不同要求。

二、立足板块功能 准确解读教材

教参中给Fun time板块的定位:Fun time是句型和词汇的操练板块。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Story time 中呈现的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的能力。单元中的各个板块是相对独立的,有各自的独特性,而板块间又是统一的,其共同的目标是单元目标的整体实现。因此,教师应树立单元主题意识,把Fun time板块的具体内容放在单元的主题里考虑,明确这个板块要做什么,通过这个板块练习什么,最后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教参中其实已经很明确地提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操练Story time 中呈现的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所有的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游戏、调查等等,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只不过这样的操练不是机械的,而是在单元的主题情景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最终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的能力

三、优化板块设计 达成单元目标

既然Fun time板块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Story time 中呈现的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两个板块的联系,达到板块教学的最优化,也应从单元整体的全局视野出发,拓展延伸到其它板块。

 1.作为Story time 板块的“引子”

[案例1]

三下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的Story time 板块提供的情景是:一间美术室,同学们在画画,桌上有一些文具。Mike发现他的铅笔找不到了,Liu Tao、Yang Ling等同学也帮忙寻找,最终Mike在桌子底下找到了自己的铅笔。由于这支笔的外形比较奇特,所以Yang Ling问Mike:Is that a pencil?Mike拿起笔在纸上画了几笔,回答:Yes,it is. It’s a pencil. 而Fun time板块的情景是“猜物品”的游戏,在小组中,一位学生闭上眼睛,其余学生各自放一样学习用品在桌上,然后由刚才闭眼睛的学生猜出物品的主人。使用句型为:Is this your…?

[分析]

从教学内容看,Story time 板块只涉及了pencil一个单词,rubber在第一单元Cartoon time板块已经出现过,不是难点。从教学难点看,重点句型涉及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 your…? Is this/that a…?及其肯、否定回答,以及否定句This isn’t my…作为首次学习的一般疑问句,还包括句末升调的正确使用。在Fun time板块需重点突破的就是其它四个单词以及其在一般疑问句中的正确运用。

因为本单元句型难度大,因此,在学习Story time 板块时,一般不建议教学故事中未出现的词汇,但如果不教,铺垫环节能使用的词汇又显得太少,因为很多老师在进入故事语篇学习前,会先通过“猜一猜”等游戏导入新句型Is this/that your…? Is this/that a…?但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因此会选择性地教一些语篇外的词汇,如:pen,ruler等,这样做会使铺垫时间过长,也会冲淡单元的主题,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

[对策]

在进入语篇学习之前,可以将Fun time板块的游戏提前,作为Story time 板块的“引子”,以导入课文情景。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⑴快速导入,预先将第一单元Cartoon time图片中黑板上的直尺改成铅笔,复习What’s this? It’s a rubber. 由问题What’s that? 导入It’s a pencil. 然后,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橡皮和铅笔:This is my…教师反馈:Oh,that is your…It’s nice/…并随机拿几块橡皮和几支铅笔,可选取相似的学习用品,不要多于3支,以免示范时间过长。

⑵新授句型,老师假装不知道物品的主人是谁,通过Is this your…?询问学生,让学生初步感知句型的语音、语调和语用功能,并相机教授Yes, it is. No, it isn’t.然后,请两、三位学生帮助寻找物主,让学生来示范语言的运用。

⑶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玩Fun time板块游戏, 游戏结束时,教师追问:Is that your…? (这个游戏要做得有趣关键是每个学生要出其不意地拿出一样学习用品,这样猜时才有information gap,听课时我发现好多老师处理得不对,每个学生手里拿了一样学习用品上台,手里的东西大家已经一览无余了,根本不用猜就知道是谁的物品了)这就是Fun time教学要找准fun在哪里。

⑷教师拿出两支预先用卡纸装饰得很漂亮的铅笔和钢笔,引导学生用Is this /that a pencil? 来提问。

⑸课件呈现语篇中Mike拿着铅笔的样子,并把图中的铅笔处理成特写镜头,在整体观看录像后,提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Mike?并引导学生反复模仿Mike的语气,练习否定用语This isn’t my…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让学生感知了所有的句型,其中第二和第三步是重点,第二步主要是导入新句型,通过老师和个别学生示范使用新句型,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全体学生能参与说的练习,在小组中反复使用目标句型,强化语调的正确使用。

2. 作为Story time 板块的延续

在第二课时教学Fun time板块时,延续Story time 板块的情景,既能复习故事语篇,也能直奔主题,学习新词。

[案例2]

同样以三下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为例,第二课时教授Fun time板块时,可以延续Story time 板块情景,在同样的情景下使用Is this your…? 帮助别人寻找物品。可把图片中Mike手中的铅笔,换成其它学习用品,创设情景“粗心的Mike又找不到东西了,大家一起帮他找吧”,教授其余4个单词。然后,创设情景“Mike找到东西了,他们在玩Guess and say游戏,我们也一起玩吧”,继续在小组游戏中巩固目标词汇和句型。

3. 作为独立的板块,关注有效性

Fun time板块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语言实践活动的到位和趣味,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有不同的侧重点。

⑴游戏前——充分铺垫

[案例3]四下Unit5 Seasons的Fun Time板块是Make and say手工制作活动,要求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主题,制作一张明信片。学生要画出自己在这个季节里通常的活动,并附文字描述。教学目的是学生在制作季节卡片的过程中,巩固季节、天气、人物活动类的词汇。Story time板块囊括了所有的单词、句型,学生只是感知、理解、初步运用,留给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相当重。因此,在设计Fun time教学时,可先整体回顾课文,复现四季相关词汇。然后,南京的顾洁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制作季节、天气、人物活动这三类单词的卡片,通过“打牌”的形式,边玩边复习。学生A先出一张季节的牌,学生B立即拿出相关季节天气的牌,学生C即迅速找到活动类的牌。等学生对于各个季节的天气和活动相当熟练的时候,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制作季节卡,通过问题:Whan can you write?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学生想到了还可写一写不同季节的服装,丰富了季节卡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创作,并展示成果。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活动,Fun time的语言实践活动既有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⑵游戏中——适度减压

[案例4]三下Unit2 In the library的Fun time板块也是Make and say,目的是巩固句型Don’t…和行为动词:shout、eat、run、talk、sleep和drink。笔者预先布置学生制作了这六个动词的标识卡片,包括6张肯定形式的卡片和6张否定形式的卡片,同时,还让学生将第一单元的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 做成了相应的卡片。在课堂上,先进行“听一听,快速反应”活动,学生A发令:Shout或Don’t shout,学生B快速找出卡片。活动进行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学生手中至少有十几张卡片,游戏中手忙脚乱地翻卡片,无暇关注语言的表达。

沈峰老师指出:应给学生适度减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从容地玩游戏。因此,我又构思了跟进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把卡片打乱,反扣在桌上。然后,在PPt上播放In class, in the library等情境图,让一个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并大声说出卡片的内容,让其余同学用Right或Wrong判断此情景中这样做是否合适。这样做,避免学生手忙脚乱地翻找卡片,也让全班同学参与听、说活动。

[案例5]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Fun time板块的活动形式是Read and say,这是一篇趣味阅读,呈现给学生的不是一篇常规的语篇,而是以曲线形式呈现,阅读内容是小男孩Tom用…can…和…can’t…为主要句型,介绍自己及弟弟妹妹能做的和不能做的运动项目。这与Cartoon time板块的语篇阅读显然不一样。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没几分钟,便急着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检测学生读懂了多少。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也无趣味可谈。对于这种形式新颖的活动,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书变换角度来看,只要教师舍得多留一两分钟,在这里停一停,留一留,等一等,让学生感到有趣了,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如:可以指导学生圈出关键的人物和活动,再进行问答练习。

⑶游戏后——回归本真

由于篇幅有限,Fun time板块基本上只有1-2个话轮,留给广大教师足够的空间拓展教学。语言是用出来的,不是玩游戏玩出来的。玩归玩,学归学,游戏过后的后续活动可以是什么?话轮能有所延长吗?我们还可以怎样挖掘、利用教材?

[案例6]三下Unit1 In class的Fun time板块Make and say,通过“声控机器人”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对课堂用语进行操练。教材只提供了一句话:Mr Robot,please open the book.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进行语言铺垫,What can you say to Mr Robot?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然后,与一位学生示范:This is Mr Robot. Mr Robot, open the door. 学生可以模仿机器人的声音和动作:Yes。学生可以分组玩这个游戏。活动到此,即完成了本板块的教学。

上述活动是将语言以游戏的形式操练,而生活中的语言,应该有前因后果,不可能贸然让别人开门,关窗,除非戏弄别人。因此,我们应当还原语言的交际功能。首先,让学生回到现实。老师及时引导:Mr Robot, sit down, please. Oh,now,you’re not the robot. You’re...并用学生的真实姓名打招呼。其次,让语言回归本真。教师要考虑的是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开门、关窗,以及学生的语言支撑能否达到这样的表达水平。紧接着上步,可以跟进这样的活动:Oh,I’m hot. xxx, open the window, please. I’m cold, please close the door.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让学生从游戏中机器人怪模怪样的表演中回到现实,正常地开始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