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杨小勤:关于教学目标叙写的探寻和思考

标签:
教学目标叙写 |
分类: 教研动态 |
http://s5/mw690/003cRZ27zy77ucyUWBSf4&690
学
2016年9月24—30日,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宜昌市猇亭区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西南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本次培训有关教学的课程有三个:一个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邓翠菊教授的《有效教学设计》。邓老师以“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引入,再根据布鲁姆的“有效的教学始于教者和学者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把讲座的重点定位在“目标与有效教学设计”上,阐释了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在剖析了目前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介绍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叙写规范,并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来加深我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第二个是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白智宏教授的《优质高效课堂创设——促进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设计策略、实施技艺和评价标准》。白老师激情飞扬,挥汗如雨,在教室里来回穿梭,站在促进学科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生成的高度,以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发了学员们对高质量知识、优质高效课堂标准的思考和探讨,使我们深刻体悟到优质高效课堂的设计策略、实施技艺和评价标准。课改以来,我还没有听到过如此重视知识的全面、准确、深刻和关系清晰的讲座!由于老师循循善诱,我们的思维始终围绕着老师设置的主题思考,师生互动贯穿全程。而按照知识逻辑和认识逻辑构建的教学过程和这种启发式教学本身,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良好的示范。
http://s9/mw690/003cRZ27zy77ucMgLyM28&690
第三个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艾兴教授《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研究》。艾老师介绍了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课、微课程研发程序和方法,使我们对微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2016版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的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了追求“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的深远意义。
探
然而无论是微课还是常规教学,明确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关键依据。我们知道,随着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有人形象地比作1.0、2.0和3.0版,其教育目标的描述也各不相同。1.0版即课改之前指“双基”,按顺序罗列;2.0版即课改之后,按三个维度分别描述;进入3.0版即如今的核心素养,此时教学目标究竟如何确定、又该如何叙写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请教了以上三位教授,在课上请教邓翠菊老师,邓老师当众给了答复;课下请教艾兴老师,艾老师给了我明确、细心指导;课后,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事还特别请教白智宏老师,白老师又引导我们一起探讨,为了理解得更透彻,我们还应邀专门聆听了白老师一堂对本科生的《教学设计之教学目标》课。课堂上,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应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得知,目前的三维目标有分类混乱、技能能力混为一谈、重复和分类不周延等“嫌疑”。而我们平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又普遍存在主体错位、宽泛不具体甚至知识点欠缺等问题。
http://s2/mw690/003cRZ27zy77ucWf76V71&69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网上搜索学习和总结三位教授的指导,明白了教学目标一定要做到具体明确,定位合理,陈述规范。基本句式为: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进步,而不是老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2、行为动词。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教学目标,且必须是可测量、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行为条件。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特定的条件、限制或范围等。如“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地图”、“讨论”、“实验”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和“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等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目标设计修改过程比较分析(参见《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一稿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整体描述主体混乱,1—3以老师为主体,4以学生为主体。
二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与一稿比较,确定了学生主体,但内容宽泛,前3条似乎适用所有的课文。
三稿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忌、膑、瞪、惑、讥、讽、蔑、序。
此稿基本克服了前两稿的不足。
学会了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方法,我们就能具体明确地定位一节课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不再按三个维度分别描述,因为三维目标虽然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且由于某一学习活动可能在达成目标上,三个维度都有所体现,如三稿中的3和4,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通常以学生活动为线索来一一展开,通过教学目标,我们大致便能大致了解课堂的基本程序。
(猇亭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