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猇亭区第一小学 胡丽姣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模式目前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虽然目前对其概念的表述还不统一,但具有的共识是: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利用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来完成活动内容,以实现小组目标为宗旨。
通过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我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我认为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应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1、积极互赖。让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显示对分配作业的掌握。
3、面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们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机会相互帮助去理解和完成作业。
4、社交技能。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
5、小组加工。小组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集体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性的养成,使学生在集体共同学习的环境中,互相帮助,积极思维,从而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和适应环境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单位,运用民主化教学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间的合作互动性,它有别于简单的分组练习。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组主要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采用同质分组是为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个别指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同质分组鼓励学生纵向比较,比出信心和希望。
异质分组是为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需要。异质分组鼓励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在合作中增强了竞争的实力,使学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验集体组合的力量。
例如:在踢毽子游戏教学中,改变以往由老师编好游戏让学生去做的教学方法,而是请学生自己创编游戏自己去做。为了使学生能编踢毽子游戏,老师根据学生踢毽子的水平、想象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编成若干个异质小组,学生各自的才华在小组内得到充分的施展,一个个踢毽子游戏被学生创编出来,虽然这些游戏还不够完善,但它们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编出来、做出来的。因此,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后滚翻”动作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完成前滚翻的?”让学生回顾做前滚翻动作的过程“低头、含胸、团身;蹬地后,颈、背、臀依次着垫。”再提示学生后滚翻就是前滚翻动作的反方向运动,要求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商量前滚翻的反方向运动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有秩序地轮流做后滚翻的练习,自觉地承担相互帮助和评价的任务, 以增强学生自由交往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中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后滚翻本领的学会,就显而易见。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小组的成功,才有个人的成功,而小组的成功,又有赖于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对于学生团体意识、协作精神、责任感、归属感的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未来的竞争主要是协作的竞争,没有集体智慧与和谐的协作,是不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的。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