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

(2012-10-25 15:30:35)
标签:

实实在在地把书读好

杂谈

分类: 小学语文

猇亭区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后面附古诗词推荐篇目80篇;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应不少于150万字。《课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里,针对阅读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些具体而实在的叙述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而是一味地强调多读,往往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8篇识字教学、34篇课文,另有8组语文园地。学生要认识的生字共550个,要学会书写的字共250个,这是教材所要求的;另外还有由学生个人认字水平来决定的、教材没作要求的生字。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要达到这个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于上青天”。为此,以读为主的教学手段便成了我的首要选择,并在阅读教学指导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文中插图训练朗读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由于识字量有限,不少的字学生不会认读,需要靠拼音帮忙才能读通顺。而一年级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且大部分插图就是对课文故事梗概声情并茂的再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讲了怎样一个故事?通过图文对照,再让学生读课文就不会感到太吃力了。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文中的插图,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插图上月亮的表情有什么特别之处?再让学生说说插图所画内容。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过课文,课文的插图又是故事情节的再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写了月亮的什么心愿?因为课文是以童话故事形式出现,迎合孩子的口气,非常适合孩子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知道了文中的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放弃了郊游,月亮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从而受到了关心父母、尊重长辈,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感染。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文字信息又转化为思想情感。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读懂了课文,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指导朗读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讲还需要一个过程。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相对少一些,认知水平还不够,所以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句段集中指导学生朗读非常必要。我坚信“今日的统一指导,今日的一个腔调定能换取明日的百花齐放,定能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例如我在讲授《月亮的心愿》一课的时候,抓住文中 “珍珍,早点儿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这句话,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把“太”字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交流感受时说:“我把‘太’字一重读,就知道了珍珍为照顾生病的妈妈已经很累了。”有的学生说:“我把‘太’字一重读,可以看出珍珍很爱她的妈妈。”还有学生说:“我把太字一重读,可以感受到珍珍孝敬自己的母亲,即使累了也还在用心照顾……”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读出了不同感受。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三、用不同的形式激趣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孩子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但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尤其注意朗读的形式:自由读、齐读、比赛读、(分组、分男女生、学生与教师)开火车读、对读……这些都是我在引导学生朗读中会经常用到的一些形式。记得我在教学《两只鸟蛋》时,我首先是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本文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要求学生背诵),再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学生能够谈到“文中的孩子能在母亲的启发下知错就改”、“我从文中的孩子老是把头抬着,可以想到这孩子心里很惭愧,不应该取下鸟蛋”、“我们应该关爱小鸟”、“我们不仅要关爱小鸟,还要保护大自然”等等。学生的回答实现了本课的教学法目标。至于本课的生字,我认为学生都能背诵课文了,生字的认读自然就不是大问题了,因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反复与那几个生字见面,虽是无意识的识字过程,但因重复感知多遍,自然也就熟悉了。在这基础上,教师只要稍做讲解,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纲》中明确讲出“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阅读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我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实在在地把书读好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