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阅读刚起步

(2012-12-15 17:04:20)
标签:

育儿

自主阅读

分类: 妈妈随笔

 

对于自主阅读,我一直觉得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情,想只要给孩子大量的输入了,不愁等来孩子自己读书的那一天。不想逼迫着孩子去做,常常这么安慰自己:到时想给他读都没机会了。看到很多孩子都可以自主阅读大部头的书了,我们却还徘徊在绘本阅读上,我耐心等待着。不想每天一句“快去读书去”,让孩子对读书心生厌倦,只想做出一个榜样,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孩子走上自主阅读的路。其实我不知道朗读是有很多好处的,查询了一下知道有10大好处:

 

一是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
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 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
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三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是有利于改变差生, 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 大声读不好课文,
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是大声读,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六是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七是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八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
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九是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的解题如果有了大声读,效果一定更好,
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十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自从上了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语文老师要求每天读书,我一直没有在意,也不知道老师说的这个读是孩子自己读还是亲子阅读也可以。只是周末老师把读书30分钟作为一个作业,儿子才不得不读30分钟,我也会在签字本上做记录,老师就会在读书那一行上多盖一个小印章算是对孩子的奖励。其中考试过后,我亲自去开家长会,这时候才听老师说“必须是朗读,而且是15-30分钟”,我才这件事放在心上。自从开了家庭会议,再去要求孩子的时候,他就很轻松的答应着,并且每天都在坚持着,真是家长说十句,不如老师说一句。

 

其实,孩子从第一天自己读就很流利,完全没有单字蹦的现象,上面的字不认识的也不多,自己先前不想读是没有自信,总怕自己不流利。所以读过第一本后,我对孩子信心非常大,自我感觉不需要每日督促孩子读书,等待他自发的要求,这也许是我懈怠的原因吧。

 

从开学到现在,不知不觉自己也读了不少书,还依稀记得孩子读的第一本书《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地方》,再后来自己读的是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一系列书,曾经读过一段时间的《开明国语课本》,自己读着常常开心起来,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小雨不说什么,只是下个不停。”反复的重着这句话,这拟人化的手法让孩子耳目一新。读过的书注音的不多,因为买的注音书比如《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还没有入他法眼,所以只读他喜欢的书,只有喜欢才会印象深刻、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其实,想想,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认字,更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书是否适合孩子读,不能单靠注音不注音来评判,更主要的是看这个故事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能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在所有读过的书中《日有所诵》是坚持的最好的,极少有懈怠的时候,因为是注音的、而且文章短小精悍、郎朗上口、韵律感特别强,读起来毫不费力。

 

有一天孩子决定读借过的绘本,有点吃力起来,要和妈妈平分秋色才会满意。比如读《长腿小蜗牛》,我答应他读左边我读右边他才肯读,而且不认识的字也很多,远没有读弗洛格的故事那么轻松,也不知道是浮躁还是什么。读《穿靴子的猫》,这是两周前给读过一次的书,孩子嫌长,我又故技重施,和他约定一人读一边,才勉强同意读下去。他读左边,我读右边,有时右边没有字只有图,他就不满意,说“不公平”,我就让他读上边的内容,我读下边的内容。我说“有时候左边也会没字的,不用觉得不公平”,果然是这样,遇到左边没字的时候,他就和我分开读右边的文字。有时他读的那部分格外多也会分给我一部分,总之好像觉得读多了就吃亏似的,不知道这个读对他有多大的好处,以后就会明白妈妈的苦心的。有很多字不认识,妈妈还要帮他认知,岂不知,妈妈的工作比他辛苦多了。

 

孩子自己找了《一百万只猫》来读,这本很长的书,不认识的词大概有三个吧,开始孩子还很配合的告诉我他不认识的词,读到最后,我问他认识某个词吗,他就很烦,说“你再问我,我就直接翻过去”,真的,我问了两次,他就真的翻了两页过去拒绝读,真是牛气,大概我的问法打扰了他,其实几个词不认识不影响理解也没问题啊,我有点过了,当时想真不该参加老师组织的快乐识字课题呢,因为参加这个课题还要建立识字本,这叫啥快乐啊,简直是痛苦。

 

孩子读《小房子》的时候,每页有2-3不认识的字,但是孩子一直坚持着读完,不认识的字也没有影响他的情绪,记住上次的教训,我偷偷的在纸条上记下页码和生字,读完了找了个专门的时间,教他查新华字典认字。这个方式,孩子很满意,没有打扰的一口气读完,这种感觉真好,相信孩子也很有成就感

 

孩子又开始读巴布工程师的故事了,不认识的字很少,我也是偷偷的记下来,全部读完了告诉他,可是中间有几个字直接在纸上注音了,孩子就拿起笔来划掉了,说已经知道了。再读巴布工程师的时候,也不嫌我烦,他不能读的词我就直接读了。有时候一本书读上30分钟,不用我在身边也可以自觉的读下来。

 

总的来说,亲子阅读反复多次的书孩子读起来很顺利,记得3岁的时候孩子就喜欢认字,已经能把每本书的题目记下来,每次要求读书都能准确的说出故事的名字并找到相应的书,有时奶奶给他读,他会很骄傲的指出奶奶的发音错误,说明孩子是个有心人。第一次读或者读的次数少的书难度要大一些,孩子有畏难情绪,想借助我的力量读下去。

 

没有我的陪伴,孩子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阅读。我还要看孩子的心情,用各种方式陪伴着、跟随着,不过自主阅读的路走的越来越顺了。扶上马走一程,现在就是我所做的。

 

犹记得小时候读课外书被大人命名为读闲书,偷偷的攒下零花钱,到路边的小地摊上买上一本连环画,好多孩子一起分享,直到被翻的破破烂烂。父亲给买的唯一的一本课外书就是一本作文选(记得那年援藏还是啥的被我捐出去了),可是还是抑制不住对书的热情。经常借来同学的书塞在桌洞里上课的时候偷偷的看,或者躲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筒照着看,那是何等的执着。而现在适合孩子的书琳琅满目、风格各异,大人却要想着法子要求孩子多读书、早读书。

 

不管有多难、走的路多长,在关注孩子兴趣基础上,陪伴着孩子将读书这条路走下去。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已经落后了,虽然本着不和别的孩子比的态度,但也要着眼于未来,让自主阅读真正的步入孩子的生活。

http://s13/mw690/af272e00g7b4f3d4dad0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泡沫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