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2025-02-14 08:22:50)
标签:

创造生活

珍惜生活

享受生活

杂谈

分类: 街谈巷议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我曾写过一篇博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嘲讽了那些整天只知道坐在办公室开会,不干实际工作的官僚主义者。许多博友留评感言,大家痛恨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弊端和危害,甚至到了“谈会色变”的地步。有网上爆料许多在不同会议上坐得东倒西歪的,有玩手机的,有交头接耳的,有悍然呼呼大睡的。精彩镜头,比比皆是;丑态百出,令人唏嘘不已。

 

    不同的级别,不同的阶层,不停的开会,反复的开会。许多领导把所有的希望均寄托于开会,所有的工作均表现为开会,会议一开便万事大吉。如今他们早已抛弃“深入基层,在田头、车间、码头解决问题”的传统,他们似乎形成共识开会能解决问题。百姓调侃说开会是基层领导的看家本领,动辄开会已经形成许多领导的工作特色。

 

    诚然,会风不好的问题并不能仅仅怪罪于参会人员。他们在会场上精力不集中,有自身对会议不重视的原因,也有会议本身的原因,诸如有的发言冗长空洞、味同嚼蜡;有的会议本身就不应该召开,参会者愈是故作认真愈是表明对形式主义的认同;还有的是参会人员本身与会议内容无关,硬是给拉来凑数,撑场子;有的是领导无空出席,受指派前来代开会的;有的是防止座位空缺糊里糊涂来开会的;更有甚者,代会者“隔行如隔山”,根本听不懂领导在说什么如听天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凡此种种,这些问题绝不是摄像镜头曝光所能解决的。


    开会只是布置工作的一种形式,越是到基层,会议应该开得越少越精。现在一些地方,一提到转变作风,领导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整顿会风,仿佛抓工作就是开会一样。也许,整顿会风最能立竿见影,取得成效。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把会场纪律搞得鸦雀无声,把参会者驯服得一个个像背着手听课的小学生一样,而不去思考如何精简会议、如何把会议开得更为精练更富实效,那么,纪律严明、会场肃静的场面实际上是一种程度更高、危害更大的形式主义

 

    今天推荐一位大师,当代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 余光中谈文人开会。他是一位普通的又有特殊身份的与会者,经常应邀出席行业内的业务会议,文人开会怎么开法?读来定会忍俊不止,确实又是另一番风情,别有情趣。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开你的大头会》—— 余光中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辨一件议而不决、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时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会场虽非战场,却有肃静之气,进得会场来,无论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会一改常态,人人脸上戴着面具,肚里怀着鬼胎,对着冗赘的草案、苛细的条文,莫不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务求措词严密而周详,滴水不漏,一劳永逸,把一切可钻之隙、可趁之机统统堵绝。

 
    开会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为会场的气氛只能够印证性恶的哲学。济济多士埋首研讨三小时,只为了防范冥冥中一个假想敌,免得他日后利用漏洞,占了大家的,包括你的,便宜。开会,正是民主时代的必要之恶。名义上它标榜尊重他人,其实是在怀疑他人,并且强调服从多数,其实往往受少数左右,至少是搅局。
 
    除非是终于付诸表决,否则争议之声总不绝于耳。你要闭目养神,或游心物外,或思索比较有趣的问题,并不可能。因为万籁之中人声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声竟是在辩论,甚或指责,那就更令人不安了。
 
    意志薄弱的你,听谁的说词都觉得不无道理,尤其是正在侃侃的这位总似乎胜过了上面的一位。于是像一只小甲虫落入了雄辩的蛛网,你放弃了挣扎,一路听了下去。若是舌锋相当,效果火爆而高潮迭起,效果必然提神。可惜讨论往往陷于胶着,或失之琐碎,为了“三分之二以上”或“讲师以上”要不要加一个“含”字,或是垃圾的问题要不要另组一个委员会来讨论,而新的委员该如何产生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等等,节外生枝,又可以争议半小时。
 
    如此反复斟酌,分发(hairsplitting 本博注:吹毛求疵的)细究,一个草案终于通过,简直等于在集体修改作文。可惜成就的只是一篇面无表情更无文采的平庸之作,觉无漏洞,也觉无看头。所以没有人会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这样的会开完之后,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来,若是英雄,必然气短,若是诗人,必然兴尽。
 
    开会的前几天,一片阴影就已压上我的心头,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烦。开会的当天,我赴会的步伐总带一点从容就义。总之,前后那几天我绝对激不起诗的灵感。其实我的诗兴颇旺,并不是那样经不起诗的灵感。我曾经在监考的讲台上得句,也曾在越洋的七四七经济客舱里成诗,周围的人群挤得更紧密,靠得也更逼近。不过在陌生的人群里“心远地自偏”,尽多美感的距离,而排排坐在会议席上,磨肩接肘,咳唾相闻,尽是多年的同事、同仁,论关系则错综复杂,论语音则闭目可辨,一举一动都令人分心,怎么容得你悠然觅句?叶慈说得好:“与他人争辩,乃有修辞;与自我争辩,乃有诗。”修辞是客套的对话,而诗,是灵魂的独白。会场上流行的既然是修辞,当然就容不得诗。
 
    而我,出于潜意识的抗拒,常会忘记开会的日期,惹来电话铃一迭连声催逼,有时去了,却忘记带厚重几近电话簿的会议案资料。但是开会的烦恼还不止这些。
 
    其一是抽烟了。不是我自己抽,而是邻座的同事在抽,我只是就近受其熏陶,所以准确一点,该说闻烟,甚至呛烟。一个人对于邻居,往往既感觉亲切又苦于纠缠,十分矛盾。同事也是一种邻居,也由不得你挑选,偏偏开会时就贴在你隔壁,却无避可隔,而有烟共吞。你一面呛咳,一面痛感“远亲不如近邻”之谬,应该倒过来说“近邻不如远亲”。万一几个近邻同时吸起烟来,你就深陷硝烟火网,呛咳成一个伤兵了。好在近几年来,社会虽然日益沉沦,交通、治安每况愈下,公共场所禁烟却大有进步,总算除了一害。
 
    另一件事是喝茶。当然是各喝各的,不受邻居波及。不过会场奉茶,照例不是上品,同时在冷气房中迅速趋温吞,更谈不上什么品茗,只成灌茶而已。经不起工友一遍遍来壶添,就更沦为牛饮了。
 
    其实场内的枯坐久撑,也不是全然不可排遣的。万物静观,皆成妙趣,观人若能入妙,更饶奇趣。我终于发现,那位主席对自己的袖子有一种,应该是不自觉的,紧张心结,总觉得那袖口妨碍了他,所以每隔十分钟左右,会忍不住突兀地把双臂朝前猛一伸直,使手腕暂解长袖之束。那动作突发空收,敢说同事们都视而不见。我把这独得之秘传授给一位近邻,俩人便兴奋地等待,看究竟几分钟之后主席再发作一次。那近邻观出了瘾来,精神陡增,以后竟然迫不及待,只待下一次开会快来。
 
    不久我又发现坐在主席左边的第三位主管也有个怪招。他一定是对自己的领子有什么不满,想必是妨碍了他的自由,所以每隔一阵子,最短时似乎不到十分钟,总情不自禁要突出抽颈筋、迅速下巴,来一个“推畸”(twitch 本博注:抽搐)或“推死它”(twist 本博注:扭曲的),把衣领调整一下。这独家奇观我就舍不得再与人分享了,也因为那近邻对主席的“推手式”已经兴奋慕名,只怕加上这“推畸”之扭他负担不了,万一神经质地爆笑起来,就不堪设想了。
 
    当然,遣烦解闷的秘方,不止这两样。例如耳朵跟鼻子人人都有,天天可见,习以为常竟然视而不见了。但在众人微坐开会之际,你若留神一张脸接一张脸巡视过去,就会见其千奇百怪,愈毕愈可观,正如对着同一个字凝神注视,竟会有不识韵幻觉一样。
 
    会议开到末项的“临时会议”了。这时最为危险,只怕有妄人意犹未尽,会无中生有,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什么新案来。
 
    幸好没有。于是会议到了最好的部分:散会。于是又可以偏安半个月了,直到下一次开会。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文人也《开你的大头会》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谢 谢 您 访 问 阅 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