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2025-02-17 07:49:01)
标签:

创造生活

珍惜生活

享受生活

杂谈

分类: 街谈巷议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曹雪芹的红楼一梦,梦见阆苑仙葩,梦中美玉无瑕,梦破水中月,梦碎镜中花。这千古惊世一梦似乎永远不醒,何止一个春秋冬夏。从清末至今,百多年来拜读、沉迷、研究这一文本的人纷纷攘攘,痴心不改,络绎不绝。正如曹翁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每每静心重读一次《红楼梦》,若有所思,总有所获。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人们无不生活在《红楼梦》以形象演绎过的人生里。读《红楼梦》不仅使我们能认识历史,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而身处当今经济社会,更可在《红楼梦》那让人难以理清的人物关系中去品味该如何做人行事。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着精辟的评价,称“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朋友们都经历过职场,辛酸苦辣,个中滋味,难以言明,今天就说说贾府中两位主角之职场经历。回眸我们现实中的许多人物,位高权重,如若对号入座,其阅历,其行为,其气场,其终结,何其相似乃尔,如出一辙。高处不胜寒,给人以启发,令人回味。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贾母  李婷饰演

 

    贾母无疑是贾府中位高权重的核心人物,无为而治成就她的职场法则。 贾母有这样一句职场名言:“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母在大家庭中扮演的是一种形式的形象,虽然她什么都不管了,但又好像什么都能管。她看似什么都不做,每天不是玩就是乐,其实知人善用,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有人送给她三句话的评价,说她是最快乐的老太太,最幸福的女人,最成功的企业家。道家思想强调的人的最高境界是“无”,贾母便符合无为而治,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她对刘姥姥称:“我不过是能吃口子就吃,能乐会子就乐的一个老废物罢了。”这样的话足见出其成竹在胸的底气与久经沙场的气魄。

 

    作为顶层的领导,她所发挥的作用首先是震慑下层,平日里几乎不管事,但下面人都知道她的威严。这便是现代企业家所追求的境界,所谓不怒而威、不令而行。在确保自己的公司地位之后,贾母又意识到,董事长要的不是事必躬亲,而是用人。邢夫人比较愚顿,王夫人吃斋念佛,只有孙媳妇泼辣麻利,行事处处合心意,她便不拘一格将大权都交给了王熙凤。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事情她拿捏得很准,小事情就放手让凤丫头去做。所以那些出格的事儿,老祖宗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不光是对凤姐,贾府中有才能的人,基本上贾母都会重用。她对鸳鸯不仅信任且爱护有加,在封建社会,老太太能打破规矩,为了自己的丫鬟把儿子、媳妇大骂一顿,也是不寻常的,自然换来鸳鸯的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贾母的优秀企业家风范还体现在被抄家之后的大气度,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下,遇事若能淡定如贾母者,自然也不是一般人了。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王熙凤    邓婕饰演

 

    谈到职场上的《红楼梦》,王熙凤无疑是最热门的人选,她金银财宝荣华富贵手抓紧,阴谋算计权压逢迎全用尽,她做了大部分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最终也换得个连命都搭上的下场。作为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大管家,董事长贾母下的CEO,王熙凤以缜密的心机、圆滑的处世技巧获得了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的认可和好评,甚至还在秦可卿病逝时被贾珍聘请,做了几天兼职。“按我的方式去做”是她的不二法则,在那个夫权社会,实属不易。

 

    王熙凤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其成功在于她有两个“善于”  善于处理与上级关系,善于笼络心腹。她是贾母面前必不可少的开心果,不露痕迹的拍马屁不但贾母受用,连旁边的平辈同级们也笑得不亦乐乎。平儿对她是半奴半友又共侍一夫,她既要保持主子的威严,又不能少了朋友情意,既要提防她抢走丈夫,又要压抑醋意不寒心腹的心。这样的难题凤姐却处理得颇为得心应手。

 

    成功的职场是做事跟做人的结合,人做好了,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呼风唤雨。有说法称,上帝给了人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用于工作,第二个8小时用来睡觉,第三个8小时要去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王熙凤的失败在于只看重了上级和平级,却忽视了她眼中的“下等人”,成为绝对的权力派,严重的人际圈失衡。且取财之道太有失偏颇,急于求成,没有节制。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语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原文如下: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忽喇喇一声巨响,好像一座大厦倾倒;昏惨惨一片黑暗,又好像一盏油灯将尽。“似大厦倾”,“似灯将尽”,极其形象地预示着一切没落的东西行将崩溃、灭亡的情景。这只曲子是作者曹雪芹对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熙凤可悲下场的暗示。王熙凤狡诈、贪婪、凶狠,又颇有一套统治权术,但到头来还是挽救不了封建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凤辣子这种善于善人的心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非常聪明,虽然一时可能得逞,毕竟是短智和小智,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必定害己,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误了卿卿性命。

 

    在贾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宠信以及她的地位和身份,王熙凤不容忍任何人对她有一点不恭,也就是说,谁要敢碰她她就“辣”谁,包括她的叔伯、妯娌、甚至丈夫。为此她曾在生日里因“泼醋”大哭大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寻死觅活,大闹荣国府, 弄得整个府内鸡犬不宁。此间她这种泼辣劲表现得淋漓尽致,尤为突出。

 

    王熙凤心狠手辣,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我们说王熙凤不仅具有封建贵族阶级的专制、自私、残忍的“旧恶”,而且还具有现代“老虎”、“土豪”的虚伪、冷酷、贪婪的“新恶”。她在“弄权铁槛寺”中“辣”死了张金这对未婚夫妻,是为了得到三千两酬谢银子;在“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害死尤二姐,是为了保往自己琏二奶奶的位置,更显她为人的毒辣、残忍和狡黠。

 

    此情此景,现实中似曾相识,或者有过之而不及。人有时是被反差的现象搞糊涂了,振振有词的说教和残酷的现实相距甚远,终于发现原来座上客的面孔上还有层面纱,撕掉以后,一文不值,最终却也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说到此,还是读一读林语堂的《中国人之聪明》,看看大师们怎么解读“聪明”这个话题。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国人之聪明     ——  林语堂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面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本博注]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或谓此系由于天择,实非确论,盖留学者未必出类拔萃之辈,出洋多由家庭关系而已。以中国农工与西方同级者相比,亦不见弱于西方民族。此尚系题外问题。

 

    惟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世上进化,诚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为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否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吾读朱文公《政训》,见一节云: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事过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不要理会事。且恁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轻挫抑,则自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刻方为圆,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风俗如此,可畏可畏!

   

    可见宋人已有此种毛病,不但“今世士大夫”然也。夫“刻方为圆”,不伤人感情,不辨是非,与世浮沉,而成一老猾巨奸,为个人计,固莫善于此,而为社会国家计,聪明乎?糊涂乎?则未易言。在中国多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走入一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认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幸乎?

    

    然则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蒂,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说一说《红楼梦》之职场,读一读《中国人之聪明》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谢 谢 您 访 问 阅 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