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杯子的故事

(2021-10-25 05:47:37)
标签:

创造生活

珍惜生活

享受生活

分类: 书房墨香
杯子的故事

    你印象中的杯子是什么样的?是这样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32EA9C29CF89E45FFC23E159E10F4F15869F965_size47_w683_h992.jpeg

还是这样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04216D331C1C4BD17DE3124CA4C3807CBB287B75_size29_w620_h407.jpeg

古人表示,他们的杯子长这样~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CD980967F6372AF9302F6E4EFCF50429723623C_size16_w343_h201.jpeg

                                     前400年 萨珊银鎏金羚羊来通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EA7A576FD6482B40C192973E32D3DFE12945A9D_size12_w214_h181.jpeg

                                       清光绪·粉彩碧桃石榴纹盅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2E34A6217EDBECF85491554A9815273841A094B_size10_w213_h211.jpeg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  

杯子这种器具究竟从何而来,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01

造杯之道

最早的杯子很有可能是木材制成的。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辨认的最早的杯子,是用陶土烧制成的。那么,陶杯的发明人又是谁呢?史书中留下了一个人名——宁-封-子。

传说,有一次宁-封-子烤鱼,就像吃叫-花-鸡一样,用泥把鱼封住,放在火堆里,然后就因急事出门了。回家后发现鱼竟然消失不见,只有封鱼的泥巴被烧得坚硬,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此后,宁-封-子根据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器具,制作出陶制的坛坛罐罐,其中应该就有杯子。

# 杯子别称都有啥 #

回溯杯的历史,它的类型、别称不胜枚举。《红楼梦》中,贾母带着乡下人刘姥姥来到妙玉的栊翠庵,妙玉拿出不同杯子招待众人。

给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宝钗和黛玉单独准备“ 瓟斝(bn páo ji)”“点犀(qiáo)”,又把自己日常用的 “绿玉斗”斟与宝玉。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486DBD44A46E12243DFE6D2951DBF071923F55E_size756_w1080_h758.png

造型各异的杯子,所使用的材质也各不相同。象牙、玉、水晶,都能够用来制作杯子。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A5F64397DDFE2D5882051EA31E1235CE4F795A6D_size40_w700_h963.jpeg

                                               汉·玉杯 西安博物院藏

#0 2

推杯换盏

# 据说有个假杯子 #

商周时代的酒杯,主要有爵、觚、觯(zhì)、角、斝(ji,或散)等五种器皿,称饮酒五器,或者叫“五爵”。喝个酒,要这么多种“杯子”干嘛?这五种器皿还真不是用来喝酒的,而是更多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29AA28360491CFDD45230B3F0E9EC504B823A23_size38_w338_h402.jpeg

                                               商代兽面纹觯(zhì)

# 同斟共饮的秘密 #

西晋文学家嵇含《伉俪诗》云:“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鲜。挹用合卺酳(yìn),受以连理盘。”

中式婚礼讲究饮同心酒,用的即为“合卺”杯,推测是将一个匏瓜一分为二,以红线相连,婚礼上,由新婚夫妇各持一半来完成仪式。合卺杯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双联杯。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9F5E1B53E22C299C168E668E9709E5B3528E833_size34_w520_h432.jpeg

                                战国·彩绘凤鸟双联杯  湖北省博物馆 藏

# 来自西域的“圣杯” #

来通的本意是流动,不只上部有口,底部也开有流孔。与中国传统杯子用上口饮用不同,来通杯内的酒水通过下孔,倾泻口中。

来通杯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多为兽形或者角形。据推测,来通杯最早是为祭祀活动而设计的圣物,用兽形容器,用作向诸神敬献酒饮。此外,这些金银兽形容器有时也作为国王之间的外交赠品。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601FAD4B2E12B037232EBD398BF527D6CDB2C6E_size25_w630_h316.jpeg

                        唐代兽首玛瑙杯  即仿照西方来通杯制作而成

# 杯子的仙风道骨 #

在古今的酒杯造型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槎杯。槎杯最初作为日用酒具,后来因为其精美的造型,而被升格为赏玩珍品。尤其是朱碧山制作的银槎杯,在明清两代,格外受文人雅客乃至帝王将相的青睐。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536AB57B71048285696D18268A338DE3CEA2A38_size20_w473_h276.jpeg

                                                 吴中博物馆藏银槎

# 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

在北魏以来,高足杯虽然跻身酒具行列,却一直局限在达官贵人的圈子中。到元代,高足杯才彻底打破阶层的壁垒,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高足杯在元代的井喷式增长,和-蒙-古-人的饮食习俗息息相关。元人爱饮酒,高足杯那纤长的足柄,适应-蒙-古-人在马背上喝酒的天性,于是,高足杯有了一个新名字:马上杯。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DE98536A9FB35FCF813D3BB3FF4E73ADCFD5DA2_size129_w700_h550.jpeg

图为陕西省榆林市衡山区发现的一处元代壁画墓,正前方的长方形供桌上,放着一尊高足杯,装有红色物体,可能是作为供品的水果。这里的高足杯更形似“高足碗”,凸显它的实用功能。

#神通盏了皇-帝-事 #

今天人们喝茶,常会用到一种叫作“公道杯”的茶具。它的功能是,当多人一起喝茶时,可以均衡茶汤的浓度和分饮,确保每人喝到的茶汤的品质一致,所以很公道。

宋人陶穀在《清异录》中记载了一种叫“神通盏”的酒具。唐文宗年间-宦-官-当道,皇-帝成了摆设,没有事情做,只能天天喝酒。身边的侍女不厌其烦,就贿-赂-内-执-事打造了一种黄金盏。

这种黄金盏中间藏有暗管,酒斟满后,酒液会悄悄流入盘中。酩酊大醉的皇-帝误以为酒喝完了,也就不会再麻烦侍女伺候。“神通盏”和“了事盘”的设计原理与公道杯相符。因此,公道杯的上限,可拟推到唐文宗开成年间,即838 年前后。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555433C620C4D9C7D6165C8DBECF89144695D47_size42_w697_h963.jpeg

                                    当代仿制青瓷公道杯、瓷壶

# 仿生杯 #

古代杯子除了比较规矩的造型外,还有相当生动的仿生造型,通常仿照某些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制作,荷叶杯、花果杯、鹦鹉杯等都是仿生杯的代表。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5EF27E210B2222AB8DFD881AD959791B1F666BE_size15_w354_h315.jpeg

                                             清·茄子青釉荷叶吸杯

#03

杯盏品茗

# 茶酒争功 #

在古代中国,饮茶之风晚于饮酒,因而茶难免为酒所 “ 讥笑 ”。茶能够被推到与酒并重的地位,陆羽功不可没。

在陆羽所著《茶经》中,“造茶具”是传茶的重要一环。饮茶发展创制出一套独立的器具,与饮酒之器相互区别,茶与酒的平等地位,也就愈发凸显了。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C427CA63A52389629765D8907517EF7F8763098_size67_w615_h453.jpeg

            《唐人宫乐图》局部,图中斜坐的宫人正手持茶碗,聆听乐音。

# 茶具中的“文人标配” #

在宋代,随着点茶风气的流行,能够适应宋人一些特殊饮茶要求的斗笠盏变成了当时的爆款。其挺拔的姿态,与宋代高型家具的普及相匹配。

宋代斗笠盏的整体风格简洁素雅,恰好符合文人的品位,也确是由宋代的大文豪所极力推崇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354916E704762AE4E073D8814FB5E74BCABF9D8_size57_w582_h443.jpeg

                       明代丁云鹏《漉酒图轴》  画中便有宋以后流行的斗笠盏

# 杯盏的最美归宿 #

古人有造型精美的杯具,自然不能落下盏托。盏托,又称茶托、茶船,是茶盏的承托具和配套组件。它自东汉的耳杯托盘演变而来,东晋时形成一盏一托的组合方式。每当茶叶的煮饮方式发生变革,盏托的器形、材质、装饰工艺也随之变动。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D3E05DDAA3E63B28FB82CAE002FFC6285C33872_size804_w1080_h756.png

# 碗盖:盖出好茶 #

“盖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但是唐代盖碗并不多见,与今日不同,它最初或是作为餐具出现于宴饮场合。

直到清康熙年间,盖碗才逐渐普及。一个原因是饮茶方式的改变,促使茶器更新换代。盖碗既能泡茶又能喝茶,省却了茶壶倒茶的程序,可谓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6D9ED755E39ACCB61488194178302335B79535F_size100_w700_h963.jpeg

清代《历代帝王贵妃大臣朝服像(皇二十一子允禧)》,画中的年轻侍者手持玉质小托盘,里面放一副盖碗,随时候命奉茶。(信息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杯子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