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名,一铲子下去有多深?

标签:
创造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
分类: 山一程,水一程 |
-风物君语-修武偃师见历史,罗山济源见山水,博爱新安见众生。
都说名字里,藏着一个人的气质。看一个地方的地名,多少也能看出这片土地的性情。例如充满那嘎达味儿的东北地名:大秃顶子、老秃顶子、烟囱砬子…...散发着野性的重庆地名:毛线沟、鸭儿凼、牛屎滩…...或是仙气诗意的浙江地名:仙居、杭州、淳安…...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F57BE907F65FCEC9E9C183331E13AE70C52B36C_size217_w1080_h1619.jpeg
如果把河南的地名铺展开来,那么悠悠中华的历史古韵绝对尽收眼底。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A9235409DFFE96266714485E5CE08043E80A002_size3_w834_h263.png
刻进地名里的华夏史
要说在华夏大地上,谁是古往今来的老大哥,恐怕非河南莫属。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E641EC4847A99973BD6BB55602BF8F299649992_size183_w1080_h1619.jpeg
中国人以中为尊。河南,过去曾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可谓是万变不理其“中”,可见河南地位的不一般。唐代宰相杜佑所撰《通典》中有:“华夏居土中,生物受气正。”意思是说,河南位居天下之中,环境得天独厚,利于万物生长。这样一块宝地,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觊觎和争夺之所。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BDFBB030A63AED6BF6B0ED77C2B6962E4DD0154_size382_w1080_h2503.jpeg
从三皇五帝算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或是起兵征战,或是指点江山,施展治国抱负。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EC12BA8B01707B6D5404D2B851BE5927C10BACB_size324_w1080_h1619.jpeg
武王伐纣、武则天登封、舜禅让禹等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事件,在河南的地名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30327B75084418902F2BFA6EAE16016C84203A9_size308_w1080_h1435.jpeg
如今的驻马店西平,最早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还有商丘,是上古帝王之都,颛顼、帝喾的都城,因地应商星,故得名商。帝喾子契辅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是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后商人先后迁都于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等地,原都便称为商丘。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CFBC288F778FCFDD5B7935453E153F38BDE5742E_size330_w1080_h1202.jpeg
周口太康,取古太康之名,是夏禹时所筑城。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国王,因人得名。邓州,来源于周朝的诸侯国——邓-国,也是中国邓-姓的发源地。开封杞县,最早源自商朝的古杞国。杞因是小国,常被大国侵略,国内百姓忧患意识强。杞人忧天今天用来形容庸人自扰,实际上和杞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0EA2AC59068BFE93061F7EE3526F0366AF2D6D72_size99_w1080_h1080.jpeg
在周朝,单是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途中,就在河南留下不少流传至今的足迹: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78CC0E3FD2284D85603B6A99EE21C34CD311931_size240_w1080_h1621.jpeg
洛阳孟津,过去是古孟涂国地,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在此地与诸侯歃血为盟,得名盟津,后渐转称孟津。
焦作修武,曾经武王伐纣途中遇雨,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兵练武,取“武王伐纣于此”之意得名修武。洛阳偃师,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毫,息偃戎师,马放归自然,牛放归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也因此得名,西毫从周代开始也就被称为偃师。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FA177B1FB18D0FED8D58C00295AAEE891FD9C747_size286_w1080_h1620.jpeg
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郑州、新郑最初的源头。还有平顶山叶县,众人熟知的“叶公好龙”故事发生地,最早也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叶公的领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70FEBEB6C7FDB69AA4CF2C67719DC46AAE48211_size229_w1080_h1080.jpeg
时间来到唐朝,当时的-武-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为了昭告天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以纪念自己登临皇位。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4EED1E58DF6BDF85C0B5758A24F3D32D580762E_size231_w1080_h1620.jpeg
此后的五代、北宋等朝代虽也有在河南建都,但许多地名基本沿袭了前代的叫法。可以说,河南见证了古代华夏文明的巅峰与辉煌,这些地名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灯塔和坐标,向华夏子女昭示中华文明的来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AD281EBDD6EA1F65AE4AD0E592E0C858BE863CB7_size3_w834_h264.png
山水中淌出的地名
水,滋养着人类的生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7297F10979A766360408E7CB037BFAE826AD4BA_size224_w1080_h1923.jpeg
黄河在河南流经了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 。
河南,正位于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南,而且境内淮河、卫河、汉江四大水系密布,河南不少地方的名称都与水相关:济源、伊川、临颍、汝州、潢川、漯河等,都位于地名相对应的河流源头或临河沿岸,或被河流贯穿,这些河流不仅为河南成为粮食大省奠定了基础,也为河南注入了灵气和包容大气。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287A210F0D03BD8258543693478D287D2476D93_size314_w1080_h1435.jpeg
河南还有众多带“阳”字的地名,这些地方大多也位于河流北方,像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等。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B3CEDF7B1C09A622703ECB3DC8C20DDEFB445EF_size279_w1080_h1440.jpeg
与河南水域相关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三门峡,黄河进入大平原前最后一段峡谷,也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76131F601561DCE41ECB9CD59BA2761CABB235A_size294_w1080_h1620.jpeg
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89E535B7B90B17B055249F892575CF7BB590575_size206_w1080_h1620.jpeg
河南也是山地之都,豫西北的太行山、中条山、崤山及豫西南的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连绵,像一把“圆月弯刀”,把豫中平原环在中心。古代人们选择居住地靠近山地,一方面为了避免水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地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所以古人对山非常重视,并加以崇拜。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4DDFEEF2BC401A30C4B238C4B4F0D9B5CB1274B_size273_w1080_h1440.jpeg
古人在祭祀祖先时,还祭祀天、地和四方名山大川,目的正是在于“有报焉”,把山作为一个神来加以崇拜,所以在古代,相信山神存在的人们以山作为地名来表示对它的尊敬。
像罗山、光山、平顶山、鲁山、中牟、桐柏等因山为名的地方,不仅勾勒出河南山脉的走向,也为河南带来定力。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F5934AB397CB61C3AD5357EC02B740C02797F9F_size109_w1080_h1619.jpeg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953FA575E4420677A023973C71C10BCBB3EB61D_size4_w834_h263.png
河南,安定中原
一直以来,河南作为华夏文明中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祈愿。安阳、洛宁、许昌、新野、永城、新安、新县、固始等,还有近代出现的博爱、民权、社旗、巩义等,这些地名也让河南不再只是兵家来去之地,更是有了人性的温度。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F9BC2538E6034B53957F68796A14144F1EC7827_size307_w1080_h1435.jpeg
像安阳,安指安定的意思,与危相对,阳是太阳的意思,与春相连,喻意生机盎然,生与春都是吉祥语。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军攻占魏国的宁新中邑,襄王改名安阳以寄托宁定繁荣的期望,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EC6BB41A43C0594C3FF7DD20BCED236BD5E0DDB_size322_w1080_h1625.jpeg
许昌,是三国时魏文帝以魏的业基昌盛在此,将之名许昌县。商丘永城,最早是隋代置县,因为城池屡遭水击而不破,所以被命为永城,以示祥瑞。信阳固始,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的意思置县,表示绵延子嗣吉祥的意思。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A3DBBFFAEFE151D9ECCE59CCB5A6110D7011A73_size306_w1080_h1644.jpeg
另外像洛阳洛宁,隋称永宁县,“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1914年因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寓太平安宁之含义。
还有商丘民权,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焦作博爱,在1929年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进入新中国后,像1965年设立的南阳社旗,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意思,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气氛。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10EB2E182E8AF79B4498FBABD2E176EDAB7F7F6_size246_w1080_h1620.jpeg
信阳新县,有名的将-军之县和红-军的故乡,原称经扶县,曾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947年刘-邓-大-军解放这里后,将此地更名为新县,取“新”字,寓意未来新中国永远朝气进取。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6F974C174D2C79183ABC3717C6318C09DB3159B_size189_w1080_h1810.jpeg
有人说,河南之于中国,正如中国之于世界。河南恰似中国的缩影,守着中国文化的根,在厚积薄发中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CB379A31836E1A4BEDA02115156FDCE5BC1B350_size241_w1080_h1079.jpeg
(信息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山一程,水一程”:画川邀您一道云游祖国的秀丽河山,和华夏自然景观近距离交流,饱览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探秘深藏浅露的古镇乡村,了解四方人文的血脉渊源,欣赏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熟悉东南西北的美食佳肴,分享旅途中的逸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