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
寺中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1902年完成重建,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格局,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采用“脱塑”工艺,由黄陂的两位塑师用了9年时间塑造而成。
新山门
归元寺的外山门为新山门,采用仿古风格设计而成。外山门的扇门为仿古式朱红殿门,为三开门式,中间为一大拱门,左右各有一小拱门。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山门之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一奇。因为在帝制时期,只有得到皇上敕赐的寺庙,才可直书匾额。该直匾额高6尺,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式雄浑,是仿清朝著名书法家冯家浩的手迹。在武汉,悬直匾的寺庙,仅归元禅寺和古德寺两座。
山门
山门为古典式的八字门形式建筑,朝阳而开,象征吉祥。归元禅寺山门前的石狮,连座共高2.3米,原镇守在汉阳县衙、府衙门前,是明代遗物。武汉解放之后,汉阳显正街的衙门撤销,信众将被弃下的石狮合力搬到了归元禅寺。
昌明长老纪念塔
昌明长老纪念塔也称塔院。这里介绍昌明长老生平,展出昌明长老的遗物、书法等。另设有接待信众做法事场所及往生堂。
归元正藏图书馆
归元正藏图书馆为全国首家由寺院完全发起、信众共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并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主题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六层仿清式徽派建筑,主体功能性建筑包括归元寺正藏图书馆、归元大觉宾舍两部分。
归元寺图书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书籍,最终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其他类书籍占到60%的规模。
云集斋
云集斋前身系民国年间重建之南云水寮房。南寮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经咸丰、宣统兵燹,两度毁而重建。1953年由寺院28名僧人开办素食餐馆。1980年11月21日承办国家下达的素食国宴招待国宾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为素食餐馆开办史的辉煌一页。斋内的素菜特点是清淡、咸鲜,品种已有二百来种。
财宝天王殿
财宝天王殿内供奉五尊铸铜像,主奉财宝天王,每尊重约3吨。财宝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又名毗沙门天王,主管财源。财宝天王的坐骑为雄狮,位于后区的西南方位。
圆通阁
“圆通”一词来源于佛典中的“圆通菩萨”该建筑于2009年上半年破土动工,
是由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大型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建筑基座长宽各60.8米,占地4139平方米,高60余米。除了将请进25尊圆通菩萨外,此前运至归元寺的一块重达3.2吨的“镇寺之宝”和田玉将被打造成一尊2吨重的弥勒佛像一并在这里展出。2011年8月26日圆通阁已圆满举办“上梁”仪式,2012年完工。
钟鼓楼
归元钟楼之钟,上铸“归元禅寺幽冥钟”,自铸造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记载了武汉劳动人民手工技术、智慧和合作精神。取佛门“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昏衢,疏冥昧。”教义。在以前,钟鼓楼每逢早晚殿或大法会,都要“钟鼓齐鸣”,设有专职的僧人“敲板”。
放生池
放生池之设,体现佛陀之慈悲戒杀精神。放生池宽15.6米,长25米,由64根石柱和64块石刻板组成楼栏杆,每根石柱上雕刻一尊石狮。池内四角有“阿耨达池”四字,每个字有近一米见方。池中南北各置喷水莲花:热时,为水族喷水供凉;冷时,让水族栖息莲花瓣上晒太阳。
观音阁双面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