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银幕上,一大批幕后工作者让银幕上的外国人开口说起了中国话,他们被热情的影迷称为是“替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艺术家”。在这些幕后英雄当中有这样一位,他从艺50年,用声音塑造了上百个鲜活而经典的银幕形象,深得影迷的喜爱,他就是配音表演艺术家乔榛。
乔榛曾担任《魂断蓝桥》、《叶塞尼娅》、《美人计》、《生死恋》、《红衣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要配音演员,并任《坎贝尔王国》、《罗宾汉》、《湖畔奏鸣曲》、《三十九级台阶》等十余部译制片导演。1980年后曾主演《珊瑚岛上的死光》、《R4之谜》等故事片。

乔榛为《魂断蓝桥》电影配音
●对待配音首要是真诚
乔榛迄今为止为800多个角色配过音,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处理方法,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而在为这种类型的人物配音时,他也确实是声形合一,驾轻就熟。然而,乔榛的声音也有另一面,《斯巴达克斯》中的克拉苏就很霸气,《寅次郎的故事》中寅次郎又是憨厚而富于喜感的,显示出了他在驾驭人物方面的能力。
在乔榛的众多配音角色中,有一位军官很多人都很喜欢,不少观众正是因为他的出色配音而记住了这位帅气潇洒的军官,也让那部其实在欧美原本很普通的电影成为了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爱情影片,那就是《魂断蓝桥》。乔榛一共为《魂断蓝桥》这部电影配过两次音,一次是1975年版本,与刘广宁一起合作的黑白影片,当时是作为艺术参考片翻译配音的,因为那个年代进口到国内的原版拷贝残缺不全,所以有很多情节是通过配音来完成故事叙述的;而另一次是修复版彩色影片,可见乔榛对角色把握得相当到位。
说到对角色特点的把握,乔榛坦言,配音最重要的是配音时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要做到开闭口要吻合、词汇要吻合此情此景、节奏之外人物个性要吻合等,配出来的角色才会真正与角色合而为一,这也就要求配音演员要对角色真诚。

●对待观众要真情付出
其实乔榛是一名科班出身的专业戏剧演员,但对于自己在演戏方面的表现,乔榛说有很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在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中,乔榛饰演男主角,而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电影故事简单,我的表演也很浅。”
直到1970年,对艺术创作如饥似渴却无处施展才华的乔榛遇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上海电影译制厂需要借调演员去为电影《红菱艳》配音。乔榛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尝到了配音的甜头,在一片文化荒漠中,能参与这样的艺术创作,是从天而降的福气。乔榛对自己的第一部配音作品很自信,配起来也很有激情,结果回放时被自己的声音吓到了。在前辈和老师的指导下,他终于开窍,明白配音不能铆足劲只去表现自己声音有多美,而是要与角色同呼吸、共脉搏。对他来说,那是一次终身难忘的警示:话筒面前不能有任何想表现自我的杂念!同时作为配音演员,就是自始至终要坚持三个原则:为原片负责、为观众负责、为自己的艺术质量和良心负责。
在之后的配音过程中,乔榛在配音之前会先将自己融入影片角色的生活状态,通过改变自己平时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释放自己,尽量和人物角色接近,让观众能不自觉的随着他跟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对待生活要学会感恩
生活中的乔榛是一个典型的大男人,为了事业可以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他的医疗卡一直放在妻子唐国妹的手中。唐国妹知道丈夫的脾气,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肯去医院的,因此她一旦发现丈夫有异样,马上就会代其去医院挂号,这样乔榛就不得不去治病了。1985年初,细心的唐国妹发现乔榛身体不适,她马上帮丈夫找了专家,这一次,乔榛被确诊患上了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但幸亏发现得早,医生及时为他切除了肿瘤。随后的放疗、化疗期间,唐国妹一直陪在丈夫身边,帮他熬中药,这一熬就是5年。在病榻上,乔榛时常说:“为了你和孩子,我也要撑下去。”
1996年,唐国妹再次发现了丈夫的异样,她逼着乔榛就医,结果查出乔榛的癌症复发了,幸运的是,因为发现及时,他再次痊愈了。1999年,乔榛的癌细胞扩散到了骨骼,这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时光,唐国妹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陪丈夫化疗当天,因无法看着丈夫受苦,唐国妹晕倒在了医院。
一场病魔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样的考验让更多的人见证了乔榛的刚毅和自信,同时也见证了他与老伴的患难真情。乔榛常说:“没有妻子,我根本活不到今天。”在妻子的支持下,乔榛3次患癌症,6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也因此,他对生活充满着感恩。
(信息源自央视《中国文艺》栏目)

祈福乔榛早日康复,重返舞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