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婷婷老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09-20 18:29:40)
分类: 教学计划

2019年五年级册数学教学计划

龚婷婷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们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自主学习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1)班和五(2)班的数学老师,两个班级的人数43人,1班本学期转一个新生,目前了解过来数学水平还可以,2班转出一个中等学生和一个后进生,转进两个新生,了解过来数学基础也是还可以。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也懂事自觉自律多了,这几天上过来,整体感觉比上学期要成长很多,也轻松一些。这学期会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方面会更注重学生对题目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本学期会更用心去改进管理措施和教学的方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进行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并通过专题训练和个别辅导,让全体孩子共同提高。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主要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图形与几何方面

本册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部分内容。其中位置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多边形的面积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知识方面

主要教学初步的概率知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在“数学广角”中,通过实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然后在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掷一掷”,使学生通过

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发现掷一掷背后的数学本质,培养探究真理的数学精神

重难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

2. 能在具体情况中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 在具体情景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4.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 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交流。

6. 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爱学习数学的思想,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三)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四)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

(五)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六)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具体全面。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基础;加强计算训练,熟练技能技巧,抓好解决问题的教学,突出思维训练;开展活动课教学,发展学生智力。

(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八)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

五、后20%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

(一)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二)课后多和后进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创设一个号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四)对后进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记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五)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后进生制定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五)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六)成立爱心联盟,采用1+1的辅导方式(强帮强,强带弱),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帮助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全面均衡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 

内    

课时

备注

预备周

8.269.1

教师会议,学生报到注册,始业教育。

 

 

1

9.2—9.8

1. 小数乘整数

2. 小数乘小数

5

 

2

9.9—9.15

1.  积的近似数

2.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  解决问题

4

教师节

中秋节

3

9.16—9.22

1. 测验

2. 位置

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5

 

4

9.23—9.29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数

 

5

 

5

9.30—10.6

国庆节放假

 

国庆节

6

10.7—10.13

1.  循环小数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3.解决问题

4.测验

5

 

7

10.14—10.20

1.  可能性

2.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1课时)

3.  测验

5

 

 

8

10.21—10.27

1.用字母表示数

5

 

9

10.28—11.3

1.  解简易方程

 

5

 

10

11.4—11.10

1.解简易方程

2.期中考试

3

期中考试

11

11.11—11.17

1.  解简易方程

2.  方程的意义

5

 

12

11.18—11.24

1.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5

 

13

11.25—12.1

1.  解方程

2.  实际问题与方程

 

 

14

12.2—12.8

1.  实际问题与方程

2.  整理和复习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  三角形的面积

5

 

15

12.9—12.15

1.  三角形的面积

2.  梯形的面积

3.  组合图形的面积

4.  解决问题

5

 

16

12.16—12.22

1.  整理和复习

2.  测验

3.  数学广角

5

 

17

12.23—12.29

1.  数学广角

2.  总复习

5

 

18

12.30—1.5

复习

5

2020元旦

19

1.6—1.12

期末考试(2020年1月8—10日)

 

期末检测

20

1.13—1.19

1月15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一)寒假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