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徒结对记录

(2013-12-17 15:22:16)
标签:

教育

分类: 师徒结对

师徒上课(示范课或汇报课)登记表

上课时间

 第16周

执教者

张老师

班级

六一班 

学科

数学 

活动名称

师徒接对徒弟上课

级别

 校级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

 

 

课后点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化繁为简,张老师在这点上作得很好,先出示课本中的古题,说明数据较大,不便于进行探究,解决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把数据放小一点,出示例1,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着手,等学生探究出解决的一般方法时再解决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2、由《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张老师创设富有情境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解答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不足之处:

1、不敢放手,老师牵着学生走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这节课中教师却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路受老师的限制,比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老师似乎总担心学生无法列出方程,从头到尾都在讲,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仅仅是根据老师所讲而列出方程,其实有些学生还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列方程。课堂上我们有进该放手时就大胆地放手。

2、知识挖掘不清晰,层次不明显

教材上呈现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偏偏要把列表法排在首位呢?我个人觉得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列表法,其余的方法只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完成的,学生完成列表法的表格后,让学生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时应从答案入手,(3只鸡,5只兔)如果把一只兔看作鸡的话,也就是鸡4只,兔4只,那脚有24只,比题目少2只,也就是少一只兔。同样以此类推,把5只兔都看作鸡,就少了10只脚,也就是5只兔,同样的方法说明鸡看作兔的-----我们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利用,讲清楚,讲透彻。

  

师徒签名:周老师,张老师

上课时间

 第十六周

执教者

周老师 

班级

六(3)班 

学科

数学 

活动名称

 

师徒结对师傅上课

级别

校级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练习课 

 

课后点

 

 

 

    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建构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同时,周老师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拓展了古今中外习题。如“龟鹤”问题、猎人与狗 、租船问题,5分和2分硬币问题等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怪鸡”和“怪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方程法”和“假设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教师通过画图,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整个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化解了重点和难点;通过列表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鸡兔只数的变化引起的脚数的变化;通过各种算法的归类比较,使学生理解假设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优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