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心灵,倾听心声——观摩何捷老师的习作教学有感
(2014-07-28 19:28: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梦想花开 |
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作为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于教育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只有与学生进行“心交心”的交流,敞开彼此的心扉,才能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
很幸运的是,我们这次能够参加“聚焦前沿,名师有约”的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亲耳倾听名师的作文教学课。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二小的何捷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101行动》的习作课,短短一节课下来,我热泪盈眶,令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这堂令人深思的习作方法教学课,还有他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话语。
听他的课,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书籍,里面沉淀了何老师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点点滴滴,充溢着满满的爱和正能量。
一、习作教学方法具体可操作,“讲练评”相结合
作为一名教师,何捷老师的习作课,让我知道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实用习作方法的重要性。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事件写“话”背后的故事,并且把“话”拉长,而不是传统“开头难,中间俗,结尾道”的应试习作方法。写“话”时,何老师还强调小学生的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作为教师,教学时,我们要肯定小学生在习作中大胆使用的一些不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只要他们能写清楚,感觉好,就行!何老师说:“小学生写作文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何老师把这种教学思路形象地称为“写作教学进行时”。相反的,空中建楼阁,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实用方法的习作教学,容易让学生陷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习作困境中,捉摸不透,以至于,习作没有条理,表达不清楚,导致学生始终无法爱上习作。
何老师这节习作课很讲究片段式教学,他主张通过分解练习进行习作,进而组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并且很注重“讲练评”相结合,主张当堂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且不忘之后时刻提醒学生,以确保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大胆想象,能写会说
学生们的习作思路犹如一张圣洁的白纸,作为老师,确实不应该在这张白纸上限定条条框框,而是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大胆、合理地发挥想象,把设计想具体,想清楚,因此如何设计这张白纸显得异常关键,这同时这也是我们教师习作教学的关键。人们常说习作不应该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其实真正不拘泥于形式的习作,正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具体可操作的习作方法的基础之上的习作。
同时,何老师在教学时,还关注到很多学生习作中存在着会说却不懂得写,懂得写,却表达不清楚的问题。因此,何老师这堂习作课不仅教学生怎样写清楚“话”,还训练了学生怎样入情入境地说清楚“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学“写”教学生会“说”,逐渐从不完全正确的表达走向正确的口语表达。这样一堂有写有说的习作课,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习作乐趣,而且让学生们在爱上习作的同时爱上表达。
三、播种爱,收获心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好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正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构造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何老师的这节习作课在学生们的欢笑声中持续。整节课,何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激励性和令人温馨的语言萦绕在每个学生的耳畔边。何老师形象的把班级最角落的那个“不被关注”的同学称为班级里的“智慧之光”,真正做到了关注课堂上的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何老师的习作课不仅仅只是一节习作课,他还关注教学目标的第三维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孩子们习作中,渗透教育孩子们理解爸爸妈妈无私关爱自己的那片“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在自己老师的心里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同时教育孩子们友谊的可贵,珍惜和身边小伙伴们互相陪伴,一起玩耍的美丽时光……
润物细无声,一节《101行动》习作指导课,在孩子们高昂,充满激情和无限乐趣中结束。相信通过这节触摸孩子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心与心交流的习作课,学生们会对习作产生极大的乐趣,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并且爱上习作。
聚焦名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听完何老师的这堂习作课,受益匪浅这个词还尚不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收获。相信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可以清楚地辨清前方道路的方向,路虽漫漫,但目标却清晰明朗。如何让学生在充满乐趣、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中爱上语文,爱上写作将成为我不断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