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是谁来保护我们?

(2012-10-08 23:34:39)
标签:

文化

杂谈

鲁迅

中国

分类: 若无所思

问题是谁来保护我们?

 

记得是2009年的下半年,我去德国图宾根开会,是一个以“启蒙:中国与欧洲”为主题的会议,参加者有中国学者,也有德国学者,德国学者多半是汉学家。会上我碰到了一位从台湾去的学者,新儒传人,虽然以前也在香港或者别的地方见过,但只是握手哈哈,未有过深谈。那天是他用德文做报告。按说,我们虽然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但在德国开会,应该一致对外才好,然而没想到,我们俩居然在会上争了起来——准确说,也没争,只是他做完报告,我发难批评了他。

现在回想,这事都是我不好,是我挑他的刺。

    他的报告特别长,洋洋洒洒有几十页,是用德文写成的。他的德文也蛮不错。这位学者其实真是很优秀。但,他的观点完全是他的师辈的,全无变化,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现在,你们欧洲-西方文化不灵了,轮到我们儒家文化来救你们了。他的导师牟宗三先生在世时就是这样教学生们的。

我实在受不了这个结论和这种腔调,心想:万一德国同行们不明真相,信以为真了,都跑中国大陆和台湾来学新儒,岂不害了人家么?于是举手要求发言。

我当时讲话的大意是:

先生们哪,别信这个!这人间是没有救世主了。来看看所谓中国儒家文化,今天在哪里啊?在城里吗?这城里连大地都隐失了,连宗法概念和家族意识都没了,连厕所都是美式的了,哪里还有儒家的精神啊?在农村吗?那正是我的出身之地。如今的村民们,约半数信了基督,别的信了“迷信”,哪里还有儒家的传承呢?这样一种失了自身根基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还好意思兜售给外面的人们呢?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传统好不好?当然有好的元素。但肯定不是完全的好,肯定有它不妙的地方,要不然,它今天为何失了势力,难以组织今天中国民众的生活了呢?就说是外来文化来势太猛,挡不住了;就说是我们自家不懂得珍惜,自作孽,自己把自己的毁掉了,我们现在要恢复它、保护它——这都可以同意。但问题还是没解决:我们为何要恢复它,依据什么来重建它?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哪呢?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缺的是明白的文化人,弄不懂到底要什么了。鲁迅先生是个难得的明白人,脑子清楚的人。表面看来,鲁迅先生是特别矛盾的。他爱好古书古玩,而且对中国古典有专深的研究,但他又是一个坚定地反传统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鲁迅自己曾经做过一个解释:谁都知道要保护传统,但关键还在于谁来保护我们?如果后面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谈保护传统有意义吗?

鲁迅实际上要告诉我们,无论是自家的传统,还是外来的文化,只要能保护我们,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利,就是好的。可见鲁迅是一个直面现实、直面当下文化的现实主义者。这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他的过人之处。

我认为,鲁迅的问题今天仍然在。我们现在依然要关注“谁来保护我们”的问题。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珍视自己的历史传统,而且都会有对自家历史的自豪感,这是丝毫没有问题的。但核心还在于当下的生活现实,要从当下生活现实出发来讨论,我们当下到底需要什么?传统或者传统中的哪些元素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的,而且是有力量的?什么样的文化和传统,不论它们是自家的还是外来的,对于今天的现实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鲁迅提醒我们,这才是首先需要关切的。

鲁迅先生这样的姿态和境界,才是我们今天的学术讨论所需要的。要不然,我们关于传统的谈论就还是不着边际的“空转”。

等我讲完,那位台湾学者很有些生气,但未及当面反驳。事后他对我说:教授呀,你是不是永远这样激烈呢?我说:哪里啊?真是得罪了。我是怕别人中毒了。

因为我想,我们自己一直中着毒,也就算了,但何必害了人家呢?

 

                                            20111226日记于沪上同济

 

(根据本人参加“2011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绍兴,201192526日)时媒体采访讲话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