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的起源

标签:
股票 |
【本文由公众号:阿杰说量化 发布 】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概率里面几个关键词就是“替代人为”“计算机”“大概率”“超额收益”,理解了这几个关键的词语,量化交易就很简单了,就如我经常说的一样,其实我们在选股的时候也是量化交易,我们会去找和历史数据和图形很相似的之前大涨的股票来操作,图形相似后面的走势也可能相似,但人为选股看的太片面,而且效率低,远不及电脑的万分之一。
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去表述量化交易的概念,总结起来量化交易无外乎三点。
1.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的交易操作。
2.应用数学公式或模型
3.目的是实现投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
量化交易的发展起源于海外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量化交易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至少有50年的历史,大概与60-80年代逐渐兴起。爱德华索普利在1696年发明了科学股票市场系统,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化交易基金——可转换对冲合伙基金。该基金后来改名为普林斯顿——纽波特合伙基金,并且创下了连续11年持续跑赢标普指数的好业绩。
在后来的1971年美国的巴克莱投资管理公司发行了第一只指数基金。从这只基金逐渐兴起开始,量化交易逐渐成为了美国市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方法。1988年,我们熟知的詹姆斯西蒙斯成立了大奖章基金,从事多策略和高频交易。
90年代是量化交易高速发展的年代,1991年彼得穆勒发明了alpha系统策略。1992年价值和动量策略出现在市场中。进入21世纪之后,继续学习以及数理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为量化交易增加了更强的动力。并且有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全球量化交易基金总规模已突破3万亿美元,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国内量化策略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行业初具规模、策略逐成体系,尤其在大资管行业向净值化、科技化演进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量化策略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截至2021年中,量化管理人管理规模已过一万亿元,约占私募证券基金行业规模的20%,A股20%左右的交易额其实是量化交易在完成。

盈首Ai量化全自动炒股机器人:
1:无论你会不会编程,有没有高质量的股票策略,都可以使用我们全自动炒股机器人
2:我们机器人里面有180个量化因子,也就是180种选股思路,或者说是180个盈利模式,再加上我们独创的去风险因子(检测主力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买票买在起涨点),只需要点击鼠标,把量化因子和去风险因子组合成炒股策略就可以进行选股和交易
3:180个量化因子都是经过回测和实盘长期测试的,具有稳定而且超高的年化收益率
4:使用的PTrade个人交易系统,对接权属的急速交易通道和量化终端,能够更好的买在起涨点
5:设置止盈止损点位,克服人性弱点,该买则买,该卖则卖,无犹豫,无贪心,避免了情绪化操作。
6:可同时运行多个策略,轻松应对各种行情,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交易,一键设定,不用盯盘,长期自动执行操作。
【本文由公众号:阿杰说量化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