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公开课《会动的“画”》

标签:
综合组 |
分类: 教研活动记录 |
城北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名 |
美术公开课《会动的“画”》 |
||||||
时间(周次) |
13 |
地点 |
美术室 |
主持人 |
叶金德 |
记录者 |
汤春平 |
出
人 |
刘千慧、汤长好、陈欢欢、金春爱、叶金德、盛叶、汤春平、外校老师 |
||||||
活
动
过
程 |
一、教学目的 二、教材分析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 3.进一步深入探究会动的“画”的展示方式有哪些。 教师: “想一想,除了老师展示的方法,你还有其他办法让纸上的画动起来吗?”小组讨论,探究会动的“画”还有哪些展示方式。 小结: 4.学习制作会动的“画”。 (1)展示会动的“画”的制作步骤图。 ①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的动作。 ②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 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 (2)欣赏会动的“画”:《鸭子下蛋》。 教师: “怎样才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同桌讨论、思考如何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3)拷贝的方法。 教师: 小结: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法),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 5.提出作业要求。 (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面(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 (2)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地动起来(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 6.学生进行会动的“画”的创作。 建议:动作快的学生,鼓励可将手翻书做得厚一点。 7.展示、交流。 出示评价要素: 形象是否连贯? 动作是否自然? 制作是否精良? 操作是否方便? (1)学生根据评画要素,边玩边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会动的“画”。 (2)教师小结。 8.拓展。 (1)启发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手绘的形式制作会动的‘画’,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制作呢?” 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小结:如“拍照所形成的连续画面”“微电影”…… (2)展示照片形成的连续画面。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会动的‘画’,都是利用‘视觉暂留’这一原理而产生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 学生:欣赏、感受。 (3)展示微电影《快乐周末》。 学生欣赏、感受。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多角度思考,联系生活继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制作会动的“画”。 |
http://s5/bmiddle/003cMfS0gy71BdNQBiAa4&690
http://s11/bmiddle/003cMfS0gy71BdOyw1s0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