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锋体育差生辅导方案
(2014-10-23 09:42:05)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教研活动记录 |
体育差生辅导方案
一、体育差生的心理特征:
差生与一般学生相比是具有社会性较早介入的特点,强烈的承认意识和社会表现,使其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在这种自尊心的驱使下,差生往往争强好胜,若不具备让其“出风头”机会,或“表现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情绪低落。如果在学习遭到多次失败,好胜心就会受到挫折,心理上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如果再遭到冷嘲热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是难以忍受,抗挫折能力差,这样会有部分心理素质不健全的学生成为差生。
2、自卑
由于年龄、性别、环境和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自卑,而在校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自卑就更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自卑乃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是被遗弃的结果和反应,也是被遗弃的一种消极反抗。他们受到委屈,心理又不服气,于是叹息自己“没希望了”。这种情绪并不是他们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的反抗和不服,是自尊心受到损害时极度自尊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二、
1、情绪消沉
有些学生虽然形式上接受了各种关于学习目的的教育,但并未形成真正积极的学习动机,加之受迫升学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来自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致使学生思想负担过重,无心上体育课,他的普遍表现是:上课态度冷漠,神情恍惚、胆怯、脾气暴躁、偏执敏感、不合群、自卑;下课就精神焕发、动作敏捷。这种消沉的情绪加速着厌学的过程。
2、自动性差
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由于各门课程有较强的共性,因而逐步地积累了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在体育课中,学习和掌握技术有其身的特点。由于教学时数有限,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规律较难掌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有时表现出的上进心。老师也未能注意到,使其“闪光”现象得不到强化,致使他们丧失积极性,失败的体验接连不断,因而难以领略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深感教师的期待水平远远高于自己的实力水平,就不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积极性消失,能动性也就随着消失了。
3、参与度低: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的语言单调、贫乏,动作示范不够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于时冷时热的差生,没有激发其兴趣的条件,他们往往怕老师而有意识回避老师,或做些与体育课无关的事情而不参与体育课的教学活动。
三、体育差生的心理辅导: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是差生的不良影响。课上依赖老师、左顾右盼、磨课堂、混考试。差生人数虽少,能量却不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教育实际的问题,差生的转化与培养优生具有同等价值,同样重要的意义。对差生的转化不能只限于形式,即在行为上约束他们,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差生心理,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1、
2、
体育教师首先要尊重差生,塑造亲和师生关系,教师的怨言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切忌用肯定的语气否定任何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运动技能、培养自信心。差生在课堂上大多是回避教师的,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表达自己热情、信任的目光吸引差生,当发现差生身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时,应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差生在感到喜悦的同时,对自己抱有新的期待;对于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应尽可能用鼓励代替批评。能使差生增强自信,努力实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3、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几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依据,一个地区的标准是一样的,这种评价标准是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它忽视了学生的差异,那些肥胖,过于矮小瘦弱的学生再努力也不能取得好成绩,更主要的是它导致了许多人丧失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人们无法体验参与体育带来的乐趣,而是应付体育测试。根据差生自身努力情况,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多元的评价。如学习态度、获得的进步,自我意识的发展,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等,引导差生体验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很重要的。
差生尽管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方面的障碍,但他们一般都具有某一个方面的优点和专长,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应为差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逐步树立差生的学习信心。我们相信,只要教育有方,大多数差生可以迎头赶上的,有的还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善待学生,打开他们心理上的“枷锁”,呈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份份惊喜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