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金春爱

(2013-07-26 00:12:02)
分类: 教师质量分析、读后感

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金春爱

一、考试对象及内容要求:

考试对象为三年级共四个班学生。参照小学音乐学段目标,采取听乐赏析、节奏拍击、歌曲演唱、表演律动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演唱习惯、科学发声、音乐兴趣、掌握节奏、运用音乐知识等方面的水平。内容为人因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九个单元内的歌唱、欣赏、音乐知识.我以三年级四个班级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二、考试成绩:

各班成绩列表如下:

班  

歌  唱 与 表 现

 

节 奏 与 音 乐 知 识

 

赏  

 

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

三(1)班

 A

 A

A

B

B+

A

三(2)班

 A

 B

A

B

B

B+

三(3)班

 A

 A

A

A

B+

A

三(4)班

 A

 A

A

B

B+

B

三、三年级考试分析:

1、歌唱与表现:

(选出一首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三年级学段目标要求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学习自然的吸气,不出声,不耸肩,以不紧张的声音一口气唱一个不长的乐句。

三(1)班(39人)

班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三(1

87.6%

12.4%

三(2

90.6%

9.4%

三(3

91.4%

8.6%

三(4

82.4%

17.6%

在考试中三(1)三(2)三(3)班学生对和谐动听的声音有准确的认识,高位轻唱,注意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习惯好。三(4)班学生相对就稍差一些,今后要多加强练习。

三年级学生一般都能背唱 ,其中如三(2)班的谢鹏,三(4)班的龚敏洁等学生表演更投入,并乐于创新,享受音乐的快乐。

2、节奏与音乐知识:

(书上所学过的知识)——每首歌曲的歌谱、附点、切分、前后十六分、延音线、休止符、2/43/4派的强弱规律等。

   三年级下半年的学生要能够感受243/4的强弱变化,已熟悉并掌握do  re  mi  fa  sol la  si 音阶的唱名和音名,认识四分音符(“X ”)八分音符(“ X”),学会拍击由此组成的2~4小节的节奏谱等

考试中三(1)班得AA- 90%以上学生掌握以上目标,为以后的学习与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三(4)班的学生对唱名的认识差距大,学生认读时吃力,个别学生甚至没有唱名概念,不识节奏谱,体现出学生缺乏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3、音乐赏析:

三年级教材1~9单元的欣赏内容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为孩子们喜闻乐见。考试中发现只要老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学段目标要求让学生仔细听辨、捕捉形象、参与表现过的,学生的音乐记忆都非常好,听到主题音乐能说出曲名,对乐段变化敏感,对形象体验生动,而且喜欢聆听音乐,习惯好,思维活跃。

作  品《春到沂河》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三(1)班

88.8%

11.2%

三(2)班

83.9%

16.2%

三(3)班

89.5%

10.5%

三(4)班

75.8%

24.2%

音乐欣赏中共同的问题是:学生一般都只能用语言描述音乐,表达手段比较单一。

4.、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

此项为四个内容:

你喜欢音乐课吗?

喜欢

不喜欢

还可以      

音乐课里喜欢哪个活动?

唱歌

表演

听音乐

本学期你表演过吗?

独自

与他人一起

本学期你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吗?

 

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喜欢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

 

四 .措施与建议:

1、在歌曲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以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通过教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明确声音的概念,并开始培养学生“高位轻声”解决唱不上高音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思考“学会歌曲”与“学会演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歌曲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辨音准、模仿演唱、节拍节奏概念的一贯培养,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基础。

2.、音乐欣赏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调动其身体各部分感受体验音乐,在记住名称和主题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即用各种形式(语言描述、肢体律动、旋律线等)表达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在综合性的表达中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节奏学习要形象生动,如一般老师都在运用的以“走”、“跑”的叫法学习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 X”),结合日常歌曲学唱经常复习巩固。同时建议引入2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打拍时值概念,让学生在节奏练习时明确四分音符(“X ”)、八分音符(“ X”)的意义,并培养有稳定的节拍感,避免越打越快或忽快忽慢的现象。

   另外要结合“唱名”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尝试用唱名唱歌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七个唱名、练习节奏同时慢慢形成音高概念。

4、教师要多了解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理念,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提高,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讲解要讲清、讲透,不要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