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奉新邹氏

(2013-12-17 21:52:23)
江西奉新邹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邹光繁等纂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范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邹姓流衍概论
(一)邹氏历代祖先的两次大迁徙
邹氏祖先早在春秋时的邹邑开发故土,兴家创业,经几代人艰苦努力,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向宋国周边开始经济文化交流,甚至走出本土,由北向南,迂回往返,寻觅自己的位置,施展才能,谱写了家族发展蓝图和播迁的辉煌历史。

1.第一次大播迁
邹氏播迁始于战国中期。据有关史籍记载,战国时齐国君田齐,即齐威王在位期间(前356—320)招揽学者,任其讲学议论。如邹氏十世祖邹忌,宋国邹邑人,公元前336年应招任相国,遂迁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定居。越八世阳公长子琐公、次子慎、三子植迁临川(今山东寿光县)。后琐公子仲俊公封东鲁侯,迁兖州府莱州(今山东掖县)。慎公第六代孙拱迁苏州,抵迁粤东。植公之子规公第六代孙亨迁凤城(今辽宁丹东市西部),亭迁岳阳(今湖南岳阳市),亮迁涿州(今河北涿县),毫迁彭泽(今江西彭泽县长江南岸)。第十五代孙湛公徙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其子萃迁湖南。最早南迁者是仲俊公三世孙(琐公四世孙)光启,于西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南下赴江右(今江西)任抚州刺史(监察官,官阶低于郡守),在任五年卒于衙署。其后代落籍江西,辗转多处。如传至仲俊公九世孙文信,绰之长子,官任临州学正,再任南昌教职,讲学南境(丰城),遂家焉。其长子坚迁居丰城虔里。至二十世珣公,又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由江西丰城虔里徙居新吴(今奉新)芰山。

2.第二次大播迁

这次播迁最早始于北宋。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岳飞抗金多次亲临黄州,见该地附近地广人稀,遂从江西移民到湖北黄州(《古城黄州》227页)。元末明初,江西松桓公后裔,有的因任职,有的因兵役逃乱,更多的是明初商贾和移民,他们与其他氏族先民一道向住地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甚至几百里的异境他乡落籍。

避难徙居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之乱,北宋灭亡。建炎元年(1127),宋徽宗、钦宗二帝北狩为庶人。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仓皇徙都临安(今杭州市),建立南宋政权。当宋金转战,宋室南渡之际,举国上下,一片混乱,群盗蜂起,民群流徙,择地而居。据邹谱记载,当时有江西奉新珏公后裔移居他乡。如珏公十一世孙公烈与弟公杰迁湖北江夏将台驿;南宋乾道五年(1169)前后,秀湘公迁黄冈黄汉湖;秀能迁罗田县多云镇;秀润、秀泽迁圻水(今浠水县)杨历湖;克谨迁湖南常德府龙阳县小江镇等。

从江西奉新等县的《邹氏宗谱》和湖北省黄冈地区。咸宁地区的各支族宗谱流源论述不尽一致,但谱系清楚,均属宋微子启至正考父这一系脉。

据江西省,奉新,武宁,九江,靖安,瑞昌,安义等县市。”《邹氏宗谱》载:众口一词,邹姓始祖出自宋国,商朝末帝纣王庶兄微子、微子启卒,其弟微子衍,(又叫微仲)是宋国的第二位国公。周武王赐姓为邹。微子是殷商王族的后代,以供奉其祖成汤的祭祀,后建立宋国。(今河南商丘地带)。子姓邹氏发源于公元前一一一九年。即宋国的微子启。比这更早以前1200多年以前之历史资料亦有子姓。自宋以后,不知何时徙江西。到唐时,奉新邹氏,曾显赫一时产生祖孙三代五将军的垣公世家,等等著名人物。据初步调查,湖北各地区各县市,邹姓遍及城乡大地,绝大多数都是垣公之裔,在湖北又徙出外省的有湖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其子孙蕃衍且多而广。遍及海外者亦不少。其著名人物,代不乏人,枚不胜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