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情景创设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7-11-03 16:04:09)《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情景创设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纲要》 指出: 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 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幼儿美术作为幼儿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具有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其功能是可以使幼儿将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的印象,通过绘画、手工等操作性活动的进行,加深幼儿对美的理解,发展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幼儿是“天才” 的艺术家,人们给予幼稚的、天真的、抽象的、浪漫的儿童作品有极高的评价。因此,“感受与表现创造并重” 的美术教育观,强调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而教学和学习是受到情境所驱使的,通过情境的作用,可以将学习内容跟学习者的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在学习《纲要》《指南》的同时,反思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我们发现仍然存在困惑:在实践中教师们害怕讲解示范多了,幼儿出现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创作缺少个性化的因素.容易导致千篇一律;而单一的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接着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出现了幼儿在欣赏感受时能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而在表现创作的过程中却无从下笔的情况。正如台湾学者陈武镇所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得少了,却常见学生为技能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怎样走出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使美术教育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欣赏、表达与表现的方式,在情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 形成了怎样的态度? 这将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为此我们确定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情景创设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以幼儿为主体,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注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注重幼儿审美情感的体验、注重幼儿造型构造与主观表达的创造性。试图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研究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关键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形象,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满足幼儿表达、表现自我感受的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情景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使幼儿在情景化的美术活动中获得到身心愉悦、和谐发展。
2.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满足幼儿表达、表现自我感受的需求,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3.更新教师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二)研究内容:
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靠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悟性和兴趣。而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情境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审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载体,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需求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以下几种情境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1.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及其存储与传输的技术,可以分为多媒体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部分。多媒体的应用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幼儿美术教学中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形象、生动,直观展现情景,培养幼儿兴趣和想象的空间。这样可以提高课堂中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联系实际生活,展示真实情境。
创作源自生活,幼儿美术不强调画对现实文娱的相似性,而是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单个物体的颜色、形状,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联系。
3.联系幼儿实际,展示故事情境。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情境设计一定要联系学习实际,但要杜绝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找到合理的现实“支架”,帮助幼儿不断沿“支架”爬升。
4.开展课堂活动,表演体会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开展,情境表演。让幼儿进行体会表演,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5.以游戏活动,展现有趣的情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将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
6.用音乐来渲染情境。
艺术是相通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能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其产生“通感”,自然地联想到动听的音乐。优美的音乐旋律能激活幼儿大脑中储存的表象,促其联想、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渲染情感创造气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境,加深儿童对线条节奏感的领悟,提高其对色彩的敏感性,从而激发、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情景创设策略的研究》:在美术教学中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能使幼儿的绘画就从一个仅为学习某种绘画知识技能的无意义的空间,成为表现幼儿眼中世界的有意义的空间,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与传统美术活动相比较,创设情境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审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载体,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需求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预期创新点
美术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景,能使幼儿的绘画就从一个仅为学习某种绘画知识技能的无意义的空间,成为表现幼儿眼中世界的有意义的空间,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与传统美术活动相比较,创设情境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审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载体,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需求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幼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将会使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对美术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创造性的运用理论来发现并解决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关系。根据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不断充实或修正方案,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
文献学习法:通过多种渠道查阅并获得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搜集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将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经验总结法: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积累的美术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各司其责,制定好课题实施总方案。
(2)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制订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每月集中一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的研究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3)收集资料。在研究工作开始以前,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进行广泛的阅读,收集有关美术情景创设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为课题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如: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在情境性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幼儿园的活动潜能;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环境创设情境等等。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
(4)课题组成员全面培训。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关于美术情景创设教学的理论活动。学习有关专家、领导作讲座内容。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9年6月)
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具体分工之后,围绕课题进行认真的实验,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
(2)研讨,教学实践。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习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汇报活动,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课题研讨活动内容主要有: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公开教学活动,在开课前进行网上集体研讨,开课中进行现场实录,课后进行反思、调整活动设计;将在各年龄班中开展的集中美术活动的教案、活动实录进行集体研讨,将活动方案进行调整、改进,并再一次进行教学活动。
(3)反思、总结。
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总结。一是活动总结,每次研讨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二是阶段总结,围绕课题,写一份有质量的专题总结或论文。三是结题总结。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日常教学活动、广泛运用。
将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开设剪纸区、绘画区、拓印区、粘贴区、创意区等等,让课题研究内容在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巧妙地渗透。
(5)成果展示、课题推广。
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公开观摩活动、送教下乡、市全员培训等机会向幼教同行展示。
3、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8月)
(1)整理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活动案例集。
(2)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经验总结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论文集。
(3)将幼儿作品拍照进行整理编辑成册
(4)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5)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6)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请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验收鉴定。
五、课题成果形式
1.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
2.教学反思、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4.将《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情景创设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5.幼儿作品集。
六、条件保障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具有顺利实施的条件,具体表现在:
1、科研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老师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先后参加了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活动,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多次在省、区、市级教学刊物上发表。同时,我们将加强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的学习,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时间保证:我们预想从现在到2018年,两周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诊断研讨会,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3、组织保证:课题组领导、本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使课题的实施有了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