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稿:幼儿园区域活动
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
杨薇
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价值
n
通常我们把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称为“玩具”以区别于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游戏材料”。
n
但是,幼儿来说,“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幼儿探索他们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并且可能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可玩的“玩具”。
n
在专门化制造的“玩具”产生之前,儿童在生活中自己寻找和选择可以“玩”的物品或材料。
n
当人们意识到儿童手中的玩物可以产生具有实际的功用,如,可以帮助儿童练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就会主动地、有目的地为儿童制作玩具。
n
当制作玩具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要,专门从事玩具制作与成批生产的人和作坊就出现了。
n
近代机器化大生产和现代工业革命使玩具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而进入了产业化时代,直到发展成为现代庞大的玩具制造业。
n
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表明,人们创造玩具,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技能,发展某些方面的能力。
n
玩具承载着成人对儿童的期望、教育意图、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等。
n
娱乐性和教育性是玩具的基本特性。
n
“教具”一般是指“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物。
n
“寓教于乐”一直是人们对于教育、尤其是年幼儿童教育的理想。
n
自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发明了识字积木,率先尝试把玩具和教具合为一体以后,各种各样“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某种知识、概念和原理为目的”的“教育性玩具”层出不穷。
n
教育性玩具增加了教具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和模糊了玩具与教具的区别。
n
从最初的石球、陶俑等,到今天大量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玩具,几千年来,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n
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在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早已进入产业化、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n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幼儿园办园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目的和意义。
(一)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
n
玩具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是儿童游戏和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没有精美的玩具儿童也可以游戏,他们可以把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变成“玩具”,但是,玩具和游戏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结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很难把儿童拥有游戏的权利和拥有玩具的权利分开。社会和成人有责任为儿童提供玩具,保障他们游戏的权利。
n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自觉地承担起这种社会职责,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制作玩教具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延续这种优良传统,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n
玩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感知觉刺激和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为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n
玩具的具体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决定了玩具作为幼儿学习的“课本”的年龄适宜性。
n
幼儿园,尤其是办园条件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玩教具配备的要求,购置必要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并不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任何玩教具都可以从市场里找到。
n
幼儿园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制玩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传承社会文化
n
玩具不仅仅是“玩物”,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产物,凝聚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和价值观。
n
例如,以芭比娃娃为代表的“洋娃娃”及其系列玩具,从形象到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的”和“白人的”文化烙印。
n
在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玩具所传达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玩具是社会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决不仅仅只是“玩物”。
n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自制玩教具的创意往往来自于节庆活动、传统习俗、民间游戏等本土文化资源,在取材上往往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对于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作用。
n
例如,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清明节的风筝、元宵节的花灯、春节的舞龙等自制节庆玩具,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四)促进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
n
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活动可以成为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n
(1)有助于家长认识和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内容,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游戏和玩具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
n
(2)家长可以帮助收集自制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设计和制作经验、参与围绕自制玩教具开展的主题活动等,使家长能够在参与幼儿学习过程的层面上和幼儿园合作,提高家长参与的深度;
n
(3)有助于家长体验和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唤醒和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的角色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有益于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家长之间的分享和交流。
n
近年来,家长参与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正在各地悄然兴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家长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和自制玩具的经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为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n
玩具既然是幼儿的“课本”,幼儿教师就应当像钻研文字教材那样去研究玩教具,充分发挥玩教具的发展价值与教学潜能。
n
根据本班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制作适宜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适宜的条件,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
n
幼儿园开展玩教具的制作和利用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存在问题
•1.价值取向问题:教玩具VS玩教具
•教具:强调教育性,供教师使用;
•“教具”一般是指“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2]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物。
•玩具:强调可玩性,供幼儿使用;
•“玩具”简单的说就是用于“玩”的器具。
•玩教具:玩中学、教中玩的工具。
•
教玩具的提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玩教具的提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体现《规程》《纲要》所倡导的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简单明了一个字“玩”,就是让孩子们“玩中做、做中思、思中学、学中创”。具体的说,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去玩,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玩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去操作,在感知操作中开发思维去想、去思考,在自身体验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然后在运用新的知识求创新、求进步。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价值取向——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2.设计制作问题:展示水平VS支持游戏
片面讲究制作水平,导致欣赏价值超越实用价值、耐用性差;
过于追求多种功能,导致玩法繁琐,无法吸引幼儿。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设计制作——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3.使用指导问题:规范玩法VS自主探索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使用指导——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改进措施
•1.坚持“做”“用”结合,增强“可玩性”
•坚持“做”“用”结合,避免为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的倾向;
•“寓教于乐”一直是人们对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理想。
•增强“可玩性”具体表现为:
•1)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喜欢——选择频率高
•2)操作过程有趣。
•过程有趣——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2.坚持材料易得、简单易做的原则,注重“实用性”
•“实用性”具体表现为:
•1)操作方便。
•玩法简单,但是能不断增长智慧与技能。
•2)牢固耐用。
•使用期限长,有助于幼儿持续探究,效果显著。
3.坚持倡导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注重“探索性”
•“探索性”具体表现为:
•1)选题适宜。
•选题适宜,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可接受性。
•2)幼儿自主。
幼儿自主,从主动参与中获得多种学习经验。
三、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设计原则
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需要考虑的问题
创意来源
•材料(变废为宝)
•课程和教学目标
区域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
•幼儿的活动需要
•节庆活动和民间游戏
•成品玩具的启发
五、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做?
用什么材料:材料易得吗?环保安全吗?
可以有哪些玩法?好玩吗?
怎么做?
幼儿能做吗?制作过程安全吗?
如果幼儿能做,怎样引导和组织幼儿做?
如果只是教师做,做了怎么用?
六
幼儿自制玩教具的方法性建议
(一)灵感来源:头脑风暴,选点聚焦
(二)材料选择: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三)结构设计:生态布局,组合搭配
(四)操作方法:玩法多变,功能多元
附活动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