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蔷薇花开
蔷薇花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4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2014-08-28 21:02:42)
标签:

教育

大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而且材料的投放是幼儿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主要因素,它既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但在深入教学现场及开展教师访谈后,我们发现了老师们的困惑:如,有些区域人满为患,有的区域却寥寥无几?有些器材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有些材料却无人问津?……围绕这些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该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老师们对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等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影响了实施区域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大班开展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作为切入点,以大班年龄段的幼儿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满足孩子多种需要为目的,确定了材料的投放的四个步骤与五个原则的基本策略。

1、材料的投放的四个步骤

11步骤一:明确概念

经过反复实践与学习,我们对体育区域活动理解日趋深刻,在学习了大量的相关理论学习后,已经明确了我园体育区域活动的定位,并对体育区域活动、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设计与投放的适宜性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111体育区域活动定位

通过利用幼儿园场地、器材,形成各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地自由活动,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个性等在不同水平上均得到发展。其特点是具有环境的开放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人际交往的多元性,使所有幼儿都能够充分自由地选择区域和运动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运动,使幼儿在快乐运动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1.12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

是指在体育区域活动实施前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经验、运动场地等确定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材料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充分思考及预设,使材料的投放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12步骤二:了解孩子

121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有自主独立的需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地方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122大班幼儿的身体发育特征——有发展体能的需要

由于在中班及之前的生活和体能锻炼,到大班阶段,幼儿已经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活动能力明显提高。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大班孩子动作发展的很快,基本上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大肌肉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等明显比中班进步,大班的幼儿一般能够把几个动作要素连贯性地统一成一个动作完成,也能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如跳绳、单杠等。所以,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以逐渐增加一些需要综合技能较为复杂的游戏活动。

123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征——有合作的需要

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已经能够逐渐将对自我的关注转移到对集体的关注,因此,他们比较喜欢集体游戏。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使他们对合作性游戏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虽然孩子们依然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集体的利益,开始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为儿童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条件。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大班阶段,除了建立班级规则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集体观念之外,还可以增加班级之间的竞赛性集体活动,为幼儿之间提高相互协助的能力和意识提供锻炼的机会。

124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征——有创造的需要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125大班幼儿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有规则的需要

以大脑额叶逐渐发展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为标志,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与此相对应,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等。与规则意识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坚持性普遍提高。

126大班幼儿的学习的特点——有挑战的需要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带孩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活动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但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存在个别差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

13步骤三、确定主题与目标

131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考虑孩子的普遍需要

比如我们发现大班幼儿比较崇拜解放军,向往军事化的训练活动,他们喜欢模仿解放军叔叔攀爬、投掷、跨越等比较刺激的活动,他们虽然在动作发展及运动性上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在同伴合作,自律等意识上还比较薄弱,缺少一种团队合作、挑战自我的意识,根据这一特点及孩子们的运动经验,我们设计了以“解放军训练大营”为主题的大班跨班体育区域活动。根据游戏主题,我们把幼儿园操坪划分为五大兵团训练营:有炮兵团、装甲兵团、工程兵团、跳伞兵团、步兵团。在活动中小朋友扮演小小解放军,我们老师则扮演教导员的角色来开展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挑战自我的需要又满足了孩子参与军事化训练的高峰体验。

132活动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孩子的多种需要

活动的目标是从孩子的身体动作、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性三个纬度确定的。

以“解放军训练大营”为主题的大班跨班体育区域活动为例,我们活动总目标的设计是:

  1、体验与伙伴们一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心理)

  2、克服心理恐惧及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性)

3、进行跳、爬、投掷动作的综合练习,锻炼上肢、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及力量。(生理)

每个分区也有不同的重点目标,我们将总区与分区的目标按三个纬度融合在一起来看,就可以看到目标的确定满足了孩子的哪些发展需要。(见表一)

表一:

 

 

   

满足了孩子的哪些需要

生理发展

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满足了生命的需要

练习基本动作

满足了运动的需要

自我保护意识

满足了安全的需要

社会适应性

有合作的需要,懂得分享

满足了合作的需要

有团队精神,能遵守规则,克服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满足了规则的需要

有公平竞争意识

满足了竞赛的需要

心理发展

独立性、自主选择

满足了自主选择的需要

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满足了挑战的需要

自信、大胆、有探索精神,

满足了创造的需要

情绪愉快、主动、积极

满足了游戏的需要

以“解放军训练大营”为主题的大班跨班体育区域活动为例:

我们将分区中工程兵团的第一个目标确定为通过各种器械主要锻炼孩子爬的动作。为了达成第一个动作发展目标,老师们利用了软垫、椅子、pvc管创设了一个“电网封锁线”让孩子们爬行穿越,孩子们可以运用各种爬的方式爬过去,但是身体不能接触“电网”。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并选择多种爬的方法,如匍匐爬、仰着爬、侧身爬等,满足孩子在活动中自由创造的需要。

我们将第二个目标确定为体验取得胜利后的成就感,即使未赢得胜利也不会气馁。为了达成第二个心理发展目标,我们将孩子们分成三个小组来进行运送砖头去修筑被敌人破坏的攻防线,哪一组小工程兵最先运送完并且修筑好攻防线就为胜利。这种竞赛性游戏满足了大班孩子喜欢竞争性游戏的年龄特点。这种通过竞争取得胜利的游戏,也能使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满足了孩子肯定自己、体验成功与自信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小组团队意识,能相互帮助并学会等待。为了达成第三个社会适应性目标,我们将孩子们分三个小组竞赛,在活动中,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体,小团体要一起合作才能赢得胜利,并且不同组也可以相互帮助,满足了大班孩子在社会性方面发展的需要。

14步骤四:投放材料

141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分析孩子的需求层次

幼儿的生命成长及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理的发展与生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必须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必须满足和尊重幼儿深层的需要。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马斯洛认为,人有一些普遍的、类似本能的需要,并且人们在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他提出的五个需要,由低到高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只有低一层的需要被满足了,个体才会产生更高一层的需要。我们根据这一理论,以“解放军训练大营”为主题的大班跨班体育区域活动为例,就能知道孩子的需要处于哪个层次。(见表二)

表二: 

 

体育区域活动目标

孩子的发展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生理发展

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孩子生命的需要

生理需要

练习基本动作

有运动的需要

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适应性

有合作的需要,懂得分享

有合作的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有团队精神,能遵守规则克服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规则的需要

有公平竞争意识

有竞赛的需要

心理发展

独立性、自主选择

有自主选择的需要

尊重需要

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有挑战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自信、大胆、有探索精神,

有创造的需要

情绪愉快、主动、积极

有游戏的需要

这五种心理需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随著幼儿接触的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变化、人际交往的扩大,心理需要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五种心理需要中,自主独立需要是心理需要结构的核心,处於主导地位。要让幼儿获得自主独立感,就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人,让幼儿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和独立探索事物,独立解决问题。幼儿创设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其被尊重、肯定的需要

142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投放适宜的体育活动材料

以“解放军训练大营”中的装甲兵团区为例:为了满足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一些布条、滑板车、轮胎,让孩子们进行走、跑、托、推等动作练习,锻炼孩子的上肢动作的发展。为了满足孩子合作交往的需要,我们提供的这些材料必须要两人以上合作才可以完成,比如一个孩子坐在滑板上,一个孩子推着他走。为了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这几种材料可以自由组合成不同样式的装甲车,而且可以设计不同的玩法。为了满足孩子自主选择的需要,孩子们都能自主的选择材料和玩法,尊重孩子的需要和选择,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都感觉到很快乐。

2、材料投放的五原则

组织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抓好材料投放的基本步骤是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掌握好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是幼儿能否充分运动的关键因素。

因此,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材料时,不仅要以《纲要》为指南,更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在材料投放时不仅要考虑孩子们的低层次的安全性、锻炼性的基本需要,还要考虑满足孩子们爱和归属、尊重的需要,提供的材料不仅要具有交往性、规则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的功能,还要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挑战性、可变性、趣味性、情境性、主题性的功能,材料使用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活动量及时调整等。无论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只要是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就能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见表三)

表三: 

 

体育区域活动目标

孩子的发展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投放材料的策略

生理发展

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孩子生命的需要

生理需要

锻炼性:

练习基本动作

有运动的需要

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

安全性

社会适应性

有合作的需要,懂得分享

有合作的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交往性

有团队精神,能遵守规则,克服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规则的需要

规则性

有公平竞争意识

有竞赛的需要

心理发展

独立性、自主选择

有自主选择的需要

尊重需要

丰富性、层次性

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有挑战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挑战性

自信、大胆、有探索精神,

有创造的需要

可变性

情绪愉快、主动、积极

有游戏的需要

趣味性、情境性、主题性

21锻炼性——满足孩子生命活动的需要

锻炼性主要体现在材料要蕴含健康领域的目标,每个区域都有几种主要材料和一些辅助材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动作发展的需要,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会有活动目标,因此要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来投放材料。针对 “解放军训练大营”的的步兵团区为例:这个区的动作发展目标是练习攀爬、跨等动作,为了达到动作目标,老师们提供了高低不同的梯子让孩子练习攀爬的动作,提供高度不一的跨栏让孩子练习跨跳,通过这些材料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

22安全性——满足孩子安全的需要

安全是开展幼儿运动的前提。幼儿参与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欲望一般都很强烈,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作为教师在选择器械投放时,要事先对器械安全、卫生等问题做好评价,以保障幼儿在活动时的安全,无论购买的还是自制的体育活动器材,都要保证安全和牢固,不能有毒、有异味,保护幼儿的身体安全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如自制的纸球、布老鼠,即安全又环保。如竹制的材料,由于竹子本身坚硬隐藏着危险,我们力求做到竹器具无尖角、棱角和竹刺,器具两端用厚布包裹,保证安全性,用软布包住竹梯、篮球架的边角、所有材料无尖角等,在物质上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23交往性、规则性——满足孩子爱和归属

交往性 指在活动中提供两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材料。如:轮胎车,两个孩子相互商量,谁坐车谁推车,相互交换,这种一起玩的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并渗透了社会领域的目标。

规则性 指在区域中设置明显的标志,作为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区域活动,活动区玩法须一目了然,这就必须借助一些指示明确的显性标志,如用平面箭头指示的路线标志、或用辅助器械铺设而成的区间路径;又如在区域牌上张贴幼儿活动照片以示活动的玩法;又或有相对明显的区域区隔线,以利于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还有入区人数控制的插牌标识,为保证幼儿充分的运动做好周密的铺垫。

24丰富性和层次性——满足孩子尊重的需要

丰富性 是指在各活动区内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丰富的活动器械,满足孩子自由选择的需要。如:为符合各活动区功能配置的需要如在球类区,提供皮球、软球、按摩球、足球、篮球、纸球和绒线球等,还同时提供了篮球架、球门、球拍、纸棒、轮胎、饮料、油桶和小树等辅助材料,幼儿可自由选择,自由搭配。在钻爬区,可放一些便于幼儿钻爬的垫子、楼梯、彩色拱门等,让幼儿练习钻爬动作。各区内应相应地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器械,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层次性 体育区域活动追求的是一种幼儿自主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设计上更应体现层次性,即材料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给幼儿一定的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大小不一的竹梯、轻重不同的沙袋、高低不等的板凳、空心实心的轮胎等开展平衡、攀爬、背负行走等各种运动游戏。

25挑战性、可变性、趣味性、情境性、主题性——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挑战性  指在活动内容和场景中会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情景”,适度地设置一些“困难”,使运动环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功体验。如骑三轮车可以直行,也可以绕大S、小S形前进;可以骑过不同宽度的纸板桥,也可以骑过不同高度的小木桥;“学做解放军”的活动内容中,我们将橡皮筋交叉重叠、高低错落地组成了一条“封锁线”,幼儿可以从下面匍匐前进,也可以躺在滑板上通过,可以从橡皮筋上用双脚跨过去,也可以踩着高低不同的高跷穿过“封锁线”。在“解放军训练大营”中的跳伞兵团区域中,我们设置了 1.2米、1.1米和1米三个高台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孩子们需要克服从高处往下跳的恐惧心理,挑战自我。这样,投放的材料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具有挑战性,挑战成功往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可变性  是指充分挖掘器材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激发幼儿对器材的兴趣,提高探索能力。如:布条可两人合作练习上肢力量,又可以向上抛接,贴在胸前可练习跑等等。了解幼儿运动生成的新需要,引发幼儿一物多玩,增加区域运动的难度,及时对小器械进行添置、更换,不断鼓励幼儿运动已有运动经验去探索、创新,使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运动更高的兴趣。

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有挑战性、成功感的材料很能引起大班幼儿的兴趣,能引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应设置些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原有水平提高。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的体育活动,我们就在活动中增加比赛和计分等功能,在比赛中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如:跳竹竿,幼儿单玩长棍已没有什么兴趣,但将两根长棍组合,随节奏玩跳竹竿的游戏,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孩子们必须随着节奏跳在一合一开的长棍中间,更具有挑战性。

情境性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情节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材料,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并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如在攀爬走跑区,我们给幼儿创设了用牛奶盒装扮成的颜色鲜艳的小拖车,他们可推着“彩车”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小山坡上、草地上自由地走跑,给小动物们运送水果和粮食。幼儿被材料吸引了,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主题性   根据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幼儿生成的热点问题,将主题活动迁移到户外运动区域中进行,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可将主题内容与运动有机整合起来。如在“解放军训练大营”就是根据大班孩子崇拜军人的心理特点来设计的,而且我们还将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类兵团游戏项目设置到各区当中,有训练以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挑战高度为主的“跳伞兵团训练营”,有训练高难度攀爬动作以及身体对抗的“步兵团训练营”,有体验与伙伴们一同游戏的快乐,玩打仗的游戏的“炮兵团训练营”,有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修筑碉堡的“工程兵团训练营”,也有合作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的“装甲兵团训练营”。

马斯洛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即“人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人的潜

能的发展;强调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很好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向自我实现的发展。如达到此目的,人们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生活承担更大的责任,主动改造社会,从而使人类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因此,我们老师在设计投放的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多种需要并努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在不断地实践、研讨、反思、调整的过程中赋予幼儿体育活动课程的生机,较好地推动幼儿身心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