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园、社区合作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 专题讲座有感
(2012-11-13 22:32:59)
标签:
教学日志杂谈 |
学习《家、园、社区合作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 专题讲座有感
——多渠道多样化,全面落实家园合作
武夷山实验幼儿园
通过网络学习《家、园、社区合作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使我感受颇深,课中的宗旨是围绕把家长、社区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积极的社会教育资源,使家长、社区成为教师的积极合作者而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我也更深入地了解到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家庭、社区合作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言而喻,做好家长工作,有效实施家园合作是新教育观的体现,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涵,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不同类型的家庭,以及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那就需要幼儿园认真作好宣传、动员、指导等工作了。正如新《纲要》中所说: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园应当领导家庭。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由此,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所以,在进行家园合作,推动课程的改革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如何做好家园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一)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如今的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发展,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里到底教孩子什么?开展了什么活动?孩子学到了多少?等等。于是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动态及孩子的情况,也为了得到家长支持,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让双方及时沟通,彼此满足。
1、利用接送时间进行交谈
为便于联系,我们设计准备了两种形式的联系卡,一种是通过家长与教师双方对孩子的关系,能更好的交流,由双方分别在联系小册上就孩子在园和在家记录他在近阶段的活动、要求及表现。另一种则是每周根据下个主题活动打印的通知单,在上面详细记录了下周活动内容,及要求家长为之配合准备的各类材料或对孩子进行活动前的引导工作等。这样一来就能让家长一目了然,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家园联系卡方便快捷地联系着我们。
3、家访: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父母接送,有的是爷爷奶奶接送,还有的是保姆接送,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产生不利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访是家园联系常用一种主要方式,更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在家访中,老师、孩子、家长的情感进一步融洽。如,我班的昊洋小朋友由于胆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为了让孩子能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通过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鼓励家长不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有表现的机会,在每次开展的主题活动前,尽量与孩子一起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掌握一定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慢慢的孩子变了,活泼了、话多了,在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灿烂的笑脸。
4、家长开放日:
为了让家长更能细致理解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到二次的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活动中,我们会事先作好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介绍半日活动的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划与内容,并指导家长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激发家长积极地参与性。活动后,我们又广泛征求家长建议,集思广益,让家长结合主题活动、课程改革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同时,我们有会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为家长、老师相互之间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课程改革献计献策,促进课程改革有效实施。
5、让家长感受孩子的收获
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为了让家长真正看到孩子的进步,在每次的活动后,我们会把孩子的所说、所想、所做都一一展示在主题墙上,并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鼓励幼儿陪同家长参观、欣赏自己与同伴的成果,从而,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状况。有时,总结一学期孩子的所学情况,而会举行一次“幼儿成果展”,邀请家长来园参加。看到孩子色彩鲜艳的一幅幅画,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作,欣赏着孩子的歌舞,看着孩子们活泼健康地成长着,我想,每个家长肯定会从心底由衷地感谢幼儿园的培育,从而更加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网络环境下我们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特征,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活动,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网络上,班级论坛作为家长与教师互动的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虚拟的家园共育社区。这种新型沟通渠道得到了 家长老师的认可,也让老师和家长都“省了事儿”。有不少家长老师认为,利用网络进行家长工作能让老师和家长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实现家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双赢”的目的。也有效地鞭策了教师与家长更加用心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具有其他家园联系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让家长充分体验到家园合作的快乐。
俗话说得好:尝到甜头自会来。只有让家长充分体验到家园合作的快乐,才能真正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来。因此,在每次的合作中,我们都会,及时了解家长合作中的感受,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得”能使我们产生信心,激发动力;“失”则能使我们共同改进,不断进取。
“老师,今天孩子上课发言了吗?”“老师,你们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是不是需要小动物啊?”每次活动前,总会有许多家长关切地询问。这时,你会感受到家长的积极性,老师相应也会受到启发,而信心十足。在组织活动中,遇到有困难的方面,我们也会借助家长的力量而一一解决,确保了主题顺利的开展,在你问我,我帮你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了。
在准备材料中,往往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块完成,这样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譬如,邱宇的爸爸费心地花了几小时与孩子共同制作了一辆车,虽然样子简单,但家长却得到了一次与孩子互动的良机,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次接受孩子谢意、崇拜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在做做玩玩中,免不了与孩子语言交流和行为思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工作竞争之余,在陪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活动,及时了解一下幼儿园的学习动态中;在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或者与孩子做做“叶脉书签”的实验中,这对家长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呢!在幼儿园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上,我们为孩子和爸爸妈妈提供了比赛、竞争的机会。在运动会的准备阶段,我发动家长与我们一起制作道具、宣传单,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里练习比赛技能。运动会举行的那天,全体家长到场为幼儿鼓劲,气氛热烈。家长们都有感而发,这些活动让家长重返童年,完成童年时代尚未完成的事,使家长感到年轻了许多。怪不得,有的家长会开玩笑地说:“现在,儿子上幼儿园,虽然配合的工作不少,但让我好像又回到了幼儿园,感觉真好!
(三)注重个别化沟通。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每个家长都具有特点,这是由于每个家长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职业不同,所以每个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家园配合一致,在家长工作中也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家长进行不同的指导工作。所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个性原则、因人而异。我们应根据家长的性格、文化素养及对时间需求给予不同指导。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沟通。
作为幼教工作者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面向家长,面向社会,让幼儿园成为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置身于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新格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