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对策调查报告

(2012-09-28 20:22: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对策调查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幼儿园  黄良燕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是他们的一种社会性需要,是他们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交往,可是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假如幼儿缺乏这种交往,其心理和性格就会产生障碍,诸如:孤僻、自卑等,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证明:成年以后,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即使有渊源的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楼宇之中,缺少自由玩耍、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那种天然的儿童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再加上对孩子担心的过多,幼儿大多过着没有玩伴的生活。“不合群”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种现状长此下去,孩子将成为难以适应社会的人。因此,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开展问卷调查

我们首先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幼儿交往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向小班、中班、大班共6个班级的幼儿发放调查表150份,调查表的具体内容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填写,要求老师对调查表中幼儿的文明礼仪、交往习惯等如实地反映,并着重申明此项调查不作为幼儿及班级评定的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有16.9%的幼儿缺乏文明礼仪、18.2%的幼儿不能与同伴之间进行友好交往、17.1%的幼儿对自己的举止不能控制,特别严重的是有32.2%的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不知珍惜爱护,而且家长的礼仪行为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开学初,我们针对幼儿交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100%的家长对幼儿进行了具体情景下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的培养。仍有两名幼儿回家时不会主动与家人打招呼。有76.4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礼貌打招呼方面还不主动,尤其是对象是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个别幼儿是情绪支配行为。

2.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行为。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致力于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看下面几个在幼儿园捕捉到的镜头:

 镜头一:玩积木时候,班里最小的豆豆看中了小雪手中的一块积木,两眼发亮,走过去二话不说伸手就抢,小雪左躲右躲就是不给,豆豆伸手就扭了小雪一把,小雪反手抓了豆豆脸蛋一把,两人都大哭。

镜头二:小朋友搭起小火车在园子里做游戏,玩得高兴了,平时不爱说话的章章有点兴奋,大概是想跟排他前面的畅畅说点好玩的事,于是使劲扳畅畅的脖子,想让她回头,畅畅却以为受欺负了,生气地回头猛呵一声,吓了章章一跳,也让他很扫兴,但他不再解释,而是气呼呼地下了火车自己到一边坐着去了,集体活动的兴致一下子消失。

 镜头三: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时候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挤别人一下,别人游戏他有时就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让他很尴尬。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幼儿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在与同伴交往的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

2)有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章章,他在和同伴交往时经常出现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容易引起误会,表现得较独断、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久而久之,他们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游戏,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原因分析

交往问题的症结在于:1.交往机会少。2. 交往行为与交往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匹配。3. 交往策略少。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除了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从中积累实际运用的经验。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父母离异或不和对幼儿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幼儿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引发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托幼机构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

四、结论与建议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孩子一生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怎样培养?具有划时代得意义。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正是从社会人的角度来发展教育幼儿。

一、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师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指导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注意到:

首先,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认真听取幼儿的建议,不大声的斥责幼儿。

其次,教师应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这种自由而不放纵,指导而不支配的民主教养态度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都很好,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供了前提。

最后,在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中尽量采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摩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动作。

二、建立同伴与同伴间的互动模式,增强交往能力。

虽说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幼儿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的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

1)引导幼儿学会通过观察,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

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差,尤其是自身还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观察,导致帮助、合作、关心、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教师要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等近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

2)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

如: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能抢夺。相互之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三、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家长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行为的意识。

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幼儿园单向进行的,需要得到家长的统一教育和配合,才能做到最好。

1)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各个阶段研究的教育内容以及家长应配合的工作。让家长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榜样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的打动孩子的心,平时一定要注意搞好邻里关系,主动关心他人,不在背后讲朋友的坏话。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自己的选择,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家庭,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这样的孩子在交往中就很可能会产生障碍而导致失败。可见,拥有爱心才是交往的第一步。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家长要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点滴事情,以便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去和小朋友、陌生人进行交往。如:设计调查表让家长在节日期间领孩子去广场,共园,商场一块儿玩耍游戏,想办法让孩子去买东西,和售货员交流等,并把活动情况如实反馈到幼儿园。

                                                  20106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