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每个婴儿的出生,都带来了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的信息。 ——泰戈尔 看《地球上的星星》

(2012-09-17 11:09:38)
标签:

杂谈

分类: 霎哈嘉瑜伽与万物的联系

每个婴儿的出生,都带来了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的信息。 ——泰戈尔看《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看过的人一定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又不止这么多

剧情简介

  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伊翔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翔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翔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饰)尼库巴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翔。尼库巴很快也发现了伊翔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翔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库巴对伊翔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翔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每个婴儿的出生,都带来了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的信息。

——泰戈尔

从一个九岁的印度小男孩的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多少自己童年的影子?也许国家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在看电影之前你可以列举出无数差异,但是到最后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孩子的世界而言,这些都并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与他们的世界息息相关的,其实是爱、尊重与自始至终鼓励的目光。

我已经有许久没有怀想过自己的童年了,而伴随着电影情节的铺叙,我总在某个角落不经意看见曾经那个小小的自己,也在这种回忆与对比中,明白了这部影片试图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保留着成人早已失去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让我们看到世界未来的希望,正是孩子们身上的熠熠星光。

主人公伊桑是一个快乐纯粹的孩子,他会对河沟里透明的鱼虾痴迷、对窗外喂食的杜鹃微笑,为远方飘来的一只蓝色风筝而忘记伤痛……其实孩子是多么容易快乐的生物,他们小小的世界,盛满色彩、声音和无穷无尽的想象。但是,成人世界的压力从各个方向逼近,社会早早地给小孩子树立起“竞争”的观念,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有读写障碍的九岁孩子而言,真的难以理解。伊桑其实是个极为灵巧而坚强的孩子,面对父亲不问青红皂白的巴掌,老师永远的咆哮呵斥,同龄人的嘲笑奚落,他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反弹或者调剂,他的心灵土壤从不让忧愁停驻。而我总相信那种反弹的力量来自他对家人无限的爱与与依赖,母亲自始至终的呵护与陪伴,对治疗他心灵的伤痛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伊桑把家人将他送入寄宿学校视为一种惩罚,因为对他来说,巴掌、呵斥、嘲笑…一切都是可以忍耐的,而不可忍受的是母亲抽身的背影,他也应付不了远离家庭远离亲人那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美术老师拉姆的出现对伊桑而言就如一盏灯,在他彷徨无助到放弃希望陷于黑暗中时,是拉姆老师的尊重与鼓励,让他重建自信,找回自尊与力量。孩子的宝贵,在于他们无尽的可能性,就如一颗藏着秘密破土而出的幼苗,终有一天将成长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而父母、老师,那一双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伸过来的手,是在呵护或者摧残,是在修剪还是砍杀,不更引人深思吗?

就如电影里拉姆愤愤而出的话: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你干脆养赛马啊,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作为孩子的父亲未曾真心想要了解过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心想要催促孩子赶上社会的大趋势,这样的父亲有错吗?或许有,他的错误是每一个父母都很难逃避的错误,父母往往将子女视作自己生命的延续,甚至梦想的延续,于是产生了那么多上进的理由,那么多努力的方向,可是孩子生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质与天才,而我们制定出那些所谓成功的评价标准,真的是对他们有用的吗?拉姆简单的一句话道明了伊桑学习“差劲”的缘由,一个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努力与失败之后,本身处在永远赶不上同龄人学习水平的深深失望与压力之下,与其承认我不会,不如大声说我不要!这样切身的体会过孩子的无奈,才能真正帮助伊桑走出那样深重的无助。

你曾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你能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长甚至不经意间压抑他们的成长,教育只是引导与发现,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最后,问一个问题吧: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燕子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支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的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当你向孩子们提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象他们给出的答案吗?而现在的你,还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