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赵园、曾园

标签:
常熟赵园曾园 |
分类: 千年吴越 |

赵园曾园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小辋川”旧址。“小辋川”为明万历御史钱岱别业,曾盛极一时。邑人、清嘉庆时礼部主事吴蔚光有《九万圩》诗:“九万圩边一叶船,晓山如雨水如烟。穷檐华阀今无数,悉是钱家小辋川”。

清嘉庆、道光间,赵园为邑人吴峻基所有,初名水壶园,又名水吾园。清同治、光绪间,园归阳湖赵烈文,门额“静圃”,俗称赵吾园。时赵宦游易州,由夫人邓廷祯之女邓 嘉祥 及内弟邓家缉襄其园事。民国后园归武进盛宣怀。盛氏复舍于 常州 天宁寺为下院,故又更名宁静莲社。

清光绪庞鸿文《常昭合志稿》载:“虚廓居在九万圩西,即小辋川废址也”。即曾朴之父曾之撰建于明钱氏“小辋川”遗址之部分,约清光绪九年始建,到二十年(1894)落成,名“虚廓居”,亦名“曾园”,习称“曾家花园”。

赵园园门东向,傍临九万圩。园内有桧柏三株,虬枝参天,蟠根嵌石,为钱岱“小辋川”遗物。全园以水景取胜,景点皆环池而筑,参差错落,布置得宜。该园引园外活水于园内池中,使辽阔的水面与回廊、平冈相配合,借虞山为借景,而山色入园,使之俯仰皆得。 园周围长廊,间以漏窗,园外景物,自多生意。

曾园占地约二十亩,水木清华,台榭参差,向为 江南 古典名园之一。园以清池为中心,借山取景,园内各处都能看到虞山与辛峰亭及其在池中倒影,被誉为“山色湖光共一园”。园内水面宽广,衬以平冈小阜,布局得宜。且借景虞山,景点丰富,遥山近水,风光如画。晚清及近代文化名人遗迹留存颇多,足堪玩味。有古红豆、香樟等名木,水池风荷,尤具佳趣。


清嘉庆、道光间,赵园为邑人吴峻基所有,初名水壶园,又名水吾园。清同治、光绪间,园归阳湖赵烈文,门额“静圃”,俗称赵吾园。时赵宦游易州,由夫人邓廷祯之女邓 嘉祥 及内弟邓家缉襄其园事。民国后园归武进盛宣怀。盛氏复舍于 常州 天宁寺为下院,故又更名宁静莲社。

清光绪庞鸿文《常昭合志稿》载:“虚廓居在九万圩西,即小辋川废址也”。即曾朴之父曾之撰建于明钱氏“小辋川”遗址之部分,约清光绪九年始建,到二十年(1894)落成,名“虚廓居”,亦名“曾园”,习称“曾家花园”。

赵园园门东向,傍临九万圩。园内有桧柏三株,虬枝参天,蟠根嵌石,为钱岱“小辋川”遗物。全园以水景取胜,景点皆环池而筑,参差错落,布置得宜。该园引园外活水于园内池中,使辽阔的水面与回廊、平冈相配合,借虞山为借景,而山色入园,使之俯仰皆得。 园周围长廊,间以漏窗,园外景物,自多生意。

曾园占地约二十亩,水木清华,台榭参差,向为 江南 古典名园之一。园以清池为中心,借山取景,园内各处都能看到虞山与辛峰亭及其在池中倒影,被誉为“山色湖光共一园”。园内水面宽广,衬以平冈小阜,布局得宜。且借景虞山,景点丰富,遥山近水,风光如画。晚清及近代文化名人遗迹留存颇多,足堪玩味。有古红豆、香樟等名木,水池风荷,尤具佳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