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华县阳华岩(上)

标签:
江华阳华岩 |
分类: 锦秀潇湘 |

“ 江华
八景”之一的阳华岩位于县城东五公里的竹园寨村回山脚下,岩下有清泉从石缝流出,泉水晶莹透澈。 清道 光《 永州 府志》载:“ 江华
夏岭重冈,地远而险,其山之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 江华 县名就是因为唐朝时县城在阳华岩附近的河边而得名。




唐 永泰 二年(公元766年),元结巡察至属县 江华
,来到了阳华岩这个地方。他见岩洞幽奇,景色怪异,便写下一篇《阳华岩铭》。 江华
县令瞿令问见了,说大人这么好的铭文,应当刻在这石头上,以示后人。元结听了之后,表示同意,就在铭的前面加了一段序言,使之变成《阳华岩铭有序》。瞿令问便亲自书写,并雇人来摩崖,将铭文刻在了阳华岩的石壁上。
《阳华岩铭》由元结撰文,瞿令问书,是阳华岩石刻的开山之作。石刻全幅宽290厘米、高
75厘米,包括题名、序文、铭文、年款在内共404字,分为44行。最具特色的是,作为书法家的瞿令问,在书写此文时,模仿曹魏《三体石经》体例,每一字都以先大篆、次小篆、再隶书的方式书刻,可谓别具一格。
时至今日,它是阳华岩石刻中年代最久远、字体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一方。此石刻与 祁阳
县浯溪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零陵区 朝阳 岩石刻《 朝阳 岩题铭》并称为元结“ 永州
三铭”。北宋文学巨匠欧阳修跋元结《阳华岩铭》时云:“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奇,
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君子之欲著于不朽者,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必得于自然。颜子萧然卧于陋巷,人莫见其所为,而名髙万世,所谓得之自然也。结之汲汲于后世之名,亦已劳矣。”
细细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元结在序中的感慨:“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元结在铭中称:“九嶷万峰,不如阳华。”他对阳华岩推崇备至,很有一见钟情的味道。这一摩崖石刻名显、文美、字特,被后人称为“三绝碑”,1200多年来传为名迹。自元结之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到此打卡,时历唐、宋、明、清诸朝,聚楷、行、草、隶、篆、籀各种书法于一岩,纳诗、词、图、铭、记于一地,可谓
江华 石刻书法的集大成者,在众多的岩崖石刻中实为鲜见,成为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前一篇:永州市江华县消江湾村、小沅村
后一篇:永州市江华县阳华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