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2017-12-16 14:43:48)
标签:

高尚

兴安

蒋绾

唐介

蒋开儒

分类: 八桂飘香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大宜洞是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委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兴安经高尚到灵川大圩码头的古商道上,兴阳公路从村前穿过,宅美田至江东村的乡村水泥路从村后穿过,距离兴安县城28公里,距离高尚镇仅有1.5公里。海洋河绕村而过,古龙山连绵逶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过去庙宇层叠,香烟缭绕,仙气连天,自古就是兴安著名的仙山。据村民传说,唐代著名的吏部侍郎追赠礼部尚书蒋绾和宋代著名的参知政事唐介,都曾经在这里隐居读书,修身养性,并留下后代在此繁衍生息。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走过梓潼观前海洋河上的大桥,右面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宜山(大龙山)。大宜山最先叫“大龙山”。唐开元年间蒋綰后裔建寺,取名“观龙寺”,寓观由南奔驰而来的众山峰,似群龙来朝之意。唐开元年间,有中丞上柱国大夫蒋綰弃职结庐隐居于此修真而百日升天之传说。到了宋朝,茗田先祖唐介(宋仁宗时进士),观此寺傍山依水,风景幽奇,曾寄读此寺。后历任官所二十余处,至神宗朝升任龙图阁大学士、三司使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殁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封质肃公并入桂林七贤祠,后归葬大宜山。宋绍定四年,介公后裔唐琼重修此观,更名为“文昌阁”,寓此地万事顺意,文坛精英繁荣昌盛之意。后经战火焚毁,大明天顺年间,复由蒋綰公十九代孙蒋本乾率众捐资再建,迎羽士秦景胜奉道,更名为“梓潼观”直至今日。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堡里,原名太平堡,位于高尚镇北三公里左右,是灵渠源头的海洋河与西源的汇合处,现在是堡里村委的所在地。村中有碑文记载,村内于清代”康熙年间辟建圩场”。其实,太平堡圩远远要早于清康熙年间,因为这里是湘桂古道中重要的官道之要冲,县志所载:万里桥、唐家司、界首、大溶江合称为兴安古代五大圩市。另外,在明宣德年间的《桂林郡志》中的兴安县三圩为:“七里、太平、富溪”,至少是明代这里就有圩场了。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太平堡,因为它的名字而躲过一劫。太平天国军当年过兴安,因为严关险峻、易守难攻,改道从桂林往海洋过高尚。传说太平军经过之地,凡是官府建筑及宗教建筑都要烧掉,太平堡隔江而望的集义乡所在地的茗田就被烧掉了一条街。而太平堡与太平军同名为“太平”,大军经过时毫发未损。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堡里是古代交通之要道,又是灵渠与湘水之源,不少的名人殾经过了这里。明代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到兴安停留了七天,最后一天经过了堡里。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二十六日,晨餐后,日色霁甚,南溯湘流二里,渡一溪,为太平堡。有堡、有营兵焉”。从文中不难看出,当时太平堡不但有堡,而且还有营兵,是湘桂古道的要害之地。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堡里村,民国时期有十二姓,其中蒋姓较出名人,后人蒋开儒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词作家,前些年作词《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唱响祖国大江南北。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兴安县大宜洞村、堡里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