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朝陈霸先墓

标签:
南京陈霸先万安陵 |
分类: 千年吴越 |

万安陵为南北朝时期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陵墓,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石马冲,坐地铁1号线至“天印大道”站,出2号口,在公交“天印大道地铁站”改乘公交823路至“上坊西”站,下公交后向上坊中学方向走即到。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的创立者。字兴国,小名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家世寒微。西晋永嘉战乱年间,其祖上从河南禹县避难至浙江长兴下箬。陈霸先曾种过田,打过鱼,在乡里当过里司一级的小官,后到建康(今南京)做过油库的库吏,传过教。但陈霸先胸存大志,不聚家产,“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梁大同初年,受到 陈霸先新渝侯、吴兴太守萧暎的赏识。后萧暎任广州刺史,陈霸先又追随左右,经过多次战斗考验,陈霸先逐渐成为一名战将,在今广东、越南一带取得战绩,更显露其才,为此,梁武帝还特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了陈霸先的像,送京师考察鉴选。太清三年(549),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侯景叛乱时,陈霸先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以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讨灭侯景,因功升任征虏将军。不久,千里驰援,解秦郡北齐兵之围,升任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进驻京口(今镇江)。梁元帝承圣四年(555),王僧辩和陈霸先这两位梁国的重臣,为了拥立谁为皇帝的事产生了矛盾,王僧辩依仗镇守建康的优势,决意拥立由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这意味着梁国由此将会成为北齐的藩属国。陈霸先派使者往返几次劝说,均无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自尊,陈霸先突发奇兵,从京口(镇江)夜袭建康(南京),将王僧辩父子二人绞杀,并废掉萧渊明,重立萧方智为帝。

由于建康军民反对外族侵略的呼声很高,陈霸先就杀掉了北齐扶植的废帝萧渊明,带领军民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痛击北齐的大规模入侵,不仅摆脱了做北齐附庸国的地位,还获得了民心。太平二年(557)十月封陈王,随即萧方智禅让,陈霸先称帝建立了陈国。
唐朝丞相魏征认为: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绝对不比曹操、刘裕逊色,他面对危难时局,让一盘散沙的国家以原帝室的名义凝聚全国的百姓,立下了丰功伟绩,“懋绩鸿勋,无以尚也”。据《陈书》作者姚思廉分析,陈霸先的成功与他极得人心是分不开的,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军事、政治眼光比同时代人看得远;第二,虽以武艺起家,却不是好战之人,决不轻易调发民力;第三、生活俭朴,吃苦耐劳,“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宫中不用女乐、衣不重彩,饰无金翠;第四、不贪图钱财,所得赏赐均分给属下。

陈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六月去世,享年57岁,同年八月,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万安陵在陈朝灭亡之后便被仇家掘毁。据《北史:孝行传》记载:公元589年,隋兵灭陈,政敌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千余人,夜掘万安陵,以报杀
父之仇,万安陵遭到毁 灭 性破
坏。清代学者袁枚有诗写道:“古来万事风轮走,除出虚空无不朽,忽逢拦路两麒麟,欲诉前朝尚张口”。
前一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后一篇:南京南朝萧正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