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2016-09-14 20:48:07)
标签:

海口

张岳崧

龙舟大神

越王剑

分类: 岭南风物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位置不错,旁边是大剧院、图书馆、商场。去时湖南省博的青铜器展还没撤展,感觉赚大了。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镇馆之宝之一: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背面亦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此剑的珍贵之处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保存完好,目前国内“亓北古”剑存世量只有三柄,一柄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另一柄藏于安徽安庆市博物馆,尤以我馆入藏这柄保存最为完好,剑体仍有光泽可见,剑刃锋利如初(而其余两柄或残或缺),另外这柄剑也是三柄中最长的一柄。
    第二点:就是在剑体上多处采用了错金装饰工艺,在这柄剑剑体的不同部位利用这种工艺留下了纹饰及32个错金鸟虫书铭文。
    第三点:就是它的铸造工艺,此剑为青铜复合剑,采用难度极高的嵌铸工艺,青铜复合剑是剑的中脊及两从系由不同成分的青铜嵌铸而成。剑脊含锡量较低,剑从含锡量较高。故前者硬度低而韧性高,使剑不易折断;后者硬度高,可提高实战时的杀伤力。其制造过程,分4次铸造才能完成。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镇馆之宝之二:唐三彩马。唐三彩马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通体施棕黑釉,呈自然毛釉斑点,马脸、鬃、尾、四蹄为白色。伸颈昂首,细腰健蹄,两耳竖立,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造型精美简洁,但细部处理却一丝不苟,如梳理整齐的三朵花式的马鬃、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等,栩栩如生。此马体形硕大,外形逼真,把皇家马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件马俑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镇馆之宝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外观和造型,此马伸颈昂首、细腰健蹄、两耳直立、双目炯炯有神的目视前方,马的头、鬃、尾、四蹄呈白色及马臀部的白色花癍也证明了此马应为马中极品,是当时进贡朝廷的西域贡马,加之此马颈部的三朵花式马鬃及马头部的花纹装饰的彩条革带也更加凸显了其皇家马的风范,尤其是三朵花式的马鬃造型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马当中实属罕见。
    第二点:釉色,此马俑釉色除少量白色、绿色外通身施棕黑釉,这种棕黑釉色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马中也是极为罕见。
    第三点:就是保存完整。由于唐三彩的制作原料是粘土,吸水性强,又加之唐三彩一般被作为陪葬品埋藏于地下,及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此马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如今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令人惊叹!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镇馆之宝之三: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此花口凤首壶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银器影响、演变而来的。口部盛开的四瓣花象征凤冠,凤首上大喙、大眼,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上飘呈钩状,平衡了凤首的坐标,展现了凤的精气神,长颈渐宽,丰肩圆腹,颈下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有两道凸弦纹。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晶莹剔透,凤首美如琢玉。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战国青铜绹纹环形器。 1995年在昌江县(七差乡大仍村)出土了一个陶罐,罐中装有绹纹青铜环形器一套9件,铜器成圆环状,环上有类似绳索编制的绹纹,铜环周围呈锯齿状。这样的成套青铜器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因此对于其功用至今还是个迷团,也曾有过很多猜测,有专家认为是切割工具?有人认为是祭祀的礼器?也有人说是衣服上装饰用的环扣,众说纷纭,还有待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宋代福建松溪窑刻划花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犀牛望月镜架。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描金云龙纹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黄地粉彩开光盘。   此盘以黄釉为底色,上绘粉彩缠枝花卉纹突出四个圆形开光(开光,最早是建筑学名词,指建筑物开窗户的意思,后引用于瓷器中用来凸显开光内的文字或图案,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开光内有三只羊,寓意“三羊开泰”。盘体中心有一个黄地描金的篆体团“寿”字,字体圆润。整盘构图繁密,色彩淡雅柔和,线条流畅,为大清光绪官窑烧制。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青花鹤鹿同春花觚。 觚是古代的饮酒器和礼器,相当于酒杯。新石器时代为陶制,商周流行青铜觚,瓷觚见于元、明、清三代,多为陈设瓷。鹤鹿同春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祝寿类吉祥纹样。纹样组合为松树、仙鹤和梅花鹿,因为仙鹤的“鹤”通“合”,梅花鹿的“鹿”通“六”,所以也称“六合同春”,“六合”指的是东、南、西、北和天、地,意在颂扬春满乾坤,万物滋润的美好景象。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豆青釉青花草龙双耳瓶。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青花矾红描金云蝠纹瓶。直口,直颈,溜肩,腹部圆鼓,圈足。造型新颖,颈部比天球瓶颈部稍短,与赏瓶的区别是直口。口沿施金彩,绘回纹和如意纹边饰,圈足绘一周卷草纹。通体绘矾红描金蝙蝠飞翔于青花祥云之间,寓意“洪福齐天”,青花发色蓝艳。底部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 双行六字款,是光绪朝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粉彩云蝠纹赏瓶。撇口,细长颈,肩腹浑圆,圈足。内壁罩白釉,外壁口沿、肩部饰描金弦纹。口沿下饰粉彩如意云纹,颈部与腹部满绘祥云百蝠。这里的祥云似如意,同时以蝠寓“福”,象征幸福如意、延绵不绝之意。肩部为缠枝花卉纹,下腹部为变体莲瓣纹,近足处饰缠枝花卉纹。底部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款。造型秀美,构图繁密,纹样精细,色彩明丽,为典型的光绪官窑粉彩器。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豆青釉寿字纹双耳盘口瓶。  豆青釉是青釉的一种,(因颜色接近于青豆的颜色而得名)创烧于宋代浙江龙泉窑。此瓶胎体厚重、色泽淡雅柔和,瓶身上有不同形制的篆体“寿”字,因此民间也称为“百寿瓶”。此瓶为清乾隆年间烧造。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黄釉盖豆。 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另因黄色的“黄”与皇帝的“皇“谐音,因此黄釉也成为了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一种釉色。在当时民窑是不准生产黄釉,只有皇室才能使用。豆是一种盛装食物的器具,也是一种礼器,专家认为这件清光绪官窑的黄釉盖豆,可能是皇宫里边祭祀时使用的器物。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茶叶末釉瓶。直口,直颈,溜肩,腹部圆鼓,圈足。内外壁满施茶叶末釉,釉色滋润沉静,釉以黄色为主,夹杂着黑褐色斑点,为茶叶末釉中的“鳝鱼黄”色。口沿流釉处显现胎骨,足脊露胎,胎质坚硬。底部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制作规整,器形端庄。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是光绪时期茶叶末釉中的优秀作品。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蓝釉描金鱼藻纹罐。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钱载《四季花卉图》卷。此画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利用写意、工笔两种绘画手法将桃花、荷花、杜鹃、梅花等13种四季花卉绘于一幅画轴中。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休仁山《引福归堂图》。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张岳崧《南安书院碑记》册页。张岳崧,海南定安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清嘉庆年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探花郎。《南安书院碑记》是其任陕甘学政时为甘肃陇西县南安书院题写的碑文书法真迹,也就是当时刻碑时的底稿,整篇共500余字,记载了南安书院的修建情况和当时清代陇西地区的教育情况,是一幅难得的书法珍品。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张岳崧的二儿子张钟彦所书:琼质金相当时之宝,颂经风纬冠世而华。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张岳崧的四儿子张钟琇所书:文藏雾豹容窥管,心澈灵犀可壁尘。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清代的赖尚元《龙舟大神宝像图》。这是佛教和道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一种神像画。此图用工笔重彩描金的手法,绘龙舟大神、忠烈康灵王、二十四气、七十二侯等183位道教诸神及民间诸神联合作法的场面。该画作虽为民间匠师所为,但在人物表情、动作、服饰的描绘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庞大的场面,通过几个群体的聚散组合,有机地统一起来。其绘画的颜料采用多种矿物颜料,虽经250多年仍光彩鲜明,富丽堂皇,犹如新作。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海南省博物馆之馆藏文物陈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