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丘浚故居及墓

标签:
海口丘浚丘浚故居水头村 |
分类: 岭南风物 |

丘浚故居位于海口金花路三巷9号,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附近大街上就是海瑞故居。

丘浚(1418~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又号玉峰、琼台,别号海山道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又名朱桔里,今名金花村)人。我国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海南史上获得最高官衔之人。与唐代的张九龄(曲江)、宋代的余清、崔与之(增城)并称为“岭南四大儒”,与海瑞同被誉为“海南双壁”。丘浚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规模最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现存大门、前堂和可继堂等单体建筑。丘浚故居是海南现存年代最早、工艺水平最高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丘氏24世嫡孙丘仁义深明大义,将其祖居捐献给国家。







丘浚墓坐落于海口市郊水头村北,离海瑞墓也就几站路,墓庭约2500平方米。水头村原名邱邻村,因一位文人缅怀丘浚写下“文章华国金生水,庄严圣地人出头”的对联,而后更名为水头村。







主墓前立墓碑一座,高4.4米,上方刻有“双龙飞舞”,两旁刻有青松、仙鹤、祥云等图案花纹。碑面上端有:“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题:‘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特赠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妣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之墓’(夫妻合葬)。

邱浚墓主墓系石砌,圆顶,高6米,墓基分为6层,计有16级台阶。底座有八卦,八卦之间“卍”(万)符号,这符号在古时代表吉祥之意。文 革初,丘浚墓曾被破 坏。因墓室太坚固打不开,当时是被人用炸药炸开的。墓里有丘浚夫妇棺材两口,造反派强行撬开棺材,将棺内的随 葬品洗劫一空,有人还将棺内朝服拿了出来,发现跟21世纪的戏台上戏服很相似。丘浚身上的玉带是一节一节串连而成的,官服上的扣子呈心形,乃玉石做成,这些都被人抢夺一尽。主墓被掘开后,好长一段时间,才被丘家后人用土掩埋。墓里的遗物不知流失到何处。“皇明敕葬碑”与“丘文庄公谕祭碑”被砸毁,“丘公神道碑”被投入墓前的“丘公塘”内,墓石则被村民拿来搭建戏台,民国时期修建的围墙被推倒,理学名臣石牌坊被砸坏。

丘浚在京当官时,就委派下属和族人在海南选墓地,之所以选中水头村,是看中这里“前有名塘,背有靠山”,五龙泉终年喷涌灌溉良田,而人站在岗丘高处,一览无余。丘浚墓坐南朝北,面向京城皇帝,以示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