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古壮寨
标签:
龙脊潘天红古壮寨梯田三鱼共首 |
分类: 八桂飘香 |

龙脊古壮寨至少有430多年的历史。据古壮寨廖姓、侯姓族谱以及潘家祖坟碑刻记载,三姓祖先均来自南丹庆远府。据《龙胜县志》载,龙脊廖姓于明代万历年间 (1573~1620年)迁入现在居地。借广西首次“三月三”放假的机会,我浏览了龙脊景区。龙脊景区共分为三个部分:古壮寨、平安梯田、金坑梯田。游客一般多去后两个景区,而我独爱古物颇多的古壮寨景区。BS一下龙脊景区只售票,不提供摆渡车,要散客自己搭班车或包车进景区。由于去古壮寨的班车少,一天三班(7点、11点、16点),只能花60元包了一架柳微车进去。

剿瑶营盘碑:“大清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吉日,分守广西永宁兼辖永福义宁等处地方参府马奉全,统兵征剿湖广城步妖徭(瑶)到此札(扎)营,同营孟纪义宁县正堂李刊石永记。”这天然石上的石刻是现存的记载清政府军队在征剿湖广少数民族起义路经龙脊扎兵驻营的军事纪事。

据《龙胜厅志》所载:“城东八十里有龙脊茶向办士贡……”。在清朝乾隆年间一度被定为“贡茶”的龙脊茶,须以茶抵税,不准上市。县 衙官吏以此巧立各种名目,大肆搜 刮民脂民膏,龙脊地区的群众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当时村里有一个叫潘天红的人,虽然家里很穷从小给人做长工,但此人胆识过人,他实在无法忍受县衙的这种搜刮民财的行为,主动要求上柳州府状告 县衙官吏为民请愿。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民告官就是“以下犯上”是不可思意的事情,但为了摆脱这种受苦受难的日子,村民们纷纷凑盘缠给潘天红上柳州府告 状。潘天红几经周折来到柳州府,在堂上潘天红血 泪控 诉了地方县衙官吏的种种罪 恶行径。

经 柳州府正堂查明潘天红所诉情况属实后下令废除地方县衙派收的各种苛捐杂税,并明文规定了六条禁令:一、采买茶叶应照例选差亲信家丁赴各圩场,城里照时价公 平采买,毋得任听书差发价向乡民勒买,以致短价累民;二、各衙门采买鸡鸭猪只等项应在城市圩场照依实价公平采买毋得混发官价派勒乡民;三、衙役奉票缉拿要 犯至乡跴缉均应自备盘费毋许乘坐兜轿滥派乡夫及需索酒饭供应;四、给发委牌钱一千二百文当堂给领毋得假手书差致启需索陋规;五、修理塘房应官雇工匠所需物 料随时采买给价毋得任听书差向民间派收工价钱文;六、上应禁各条尔书差人等务宜禀遵,如敢抗违,一经本府访闻或被告发,定将尔等严拿法例法究,从重办理, 决不宽贷。柳州府正堂随后批准了潘天红将禁令刻在石碑上的请示。潘 天红为民告状成功的消息传回了龙脊寨,寨老们派了十多个壮年男子去把那块石碑从几百里地抬了回来。乡亲们也兴高彩烈的组织唢呐、锣鼓、舞狮队到三十里外来 迎接潘天红。凭着这块《奉宪永禁勒碑》石刻上的禁令,龙脊的百姓过上了一百多年免除苛捐杂税的太平日子,潘天红为民请愿的功德也永远铭记在龙脊百姓心中。

道光二十九的的《严规安民》碑。

民国年间的《兰桂腾芳》碑。


龙 脊先民自古就信奉寨门有“留财避邪”、“神护风水”的作用。在清朝光绪八年,当时由村民集体出工300多人,抬回大块的石料,请石匠分别凿成两扇石门(进 寨门和出寨门)以及二十米长的石护栏杆。进寨门,门头刻有“万年门”字样。两侧刻有对联:上联“金门百代耀福村”,下联“古树千年荫古地”。出寨门,门头 刻有“福圣门”字样。两侧刻有对联:上联“古寨千年阳吉地”,下联“石门万载耀福村”的对联。石寨门至今还立于村寨东西两面,默默的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龙脊古壮寨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迹,其中以“三鱼共首”石刻最具代表。据说,很久以前,官府时常进寨抓兵,进行烧杀掳掠,龙脊十三寨及临近的其他民族村寨的百 姓过着极不平静的日子。为了百姓的平安,壮、瑶、汉三个民族的人在各自的村寨中选出德高望重并具有号召力的人士为代表,集中在龙脊壮寨商讨举义之事,议事 地点为寨中的一座石板桥。经过长时间的商议,最终决定结为异族兄弟。各代表立即回去联络各自村民聚义。一支反官兵的民族起义队伍组织起来了,经过斗争,终 于将这座桥命名为“快乐桥”,并在桥的石板上刻下“三鱼共首”的图案,象征着壮、瑶、汉三个民族永恒的团结。

寨子中的太平清缸。碑文记载“太平清缸、同治壬申修治(1873年)、武威仁顺记立、孟冬吉日存沆” 青缸由五块大青石板和四根石柱衔接而成,高三尺八寸、宽二尺八寸、长五尺二寸,容积有四立方米。至今还滴水不漏,石柱上雕刻有两只青蛙和两只螃蟹栩栩如生 (壮族的先民发现青蛙对天气变化的感之能力非常强如打雷、下雨,认为他是上天派下来的水神)。清缸据说是廖家寨廖光春老人请石匠所建,建好后群众挑水倒入 缸中蓄满水,到了旱季用于防火和抗旱。现在龙脊廖家寨每逢大年初一定在太平清缸旁焚香祭祀。


进 入龙脊古壮寨到处都可见千回百转的青石板路,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山间小路都清一色的石板路,远远望去像是一条青带飘荡在山间,密如蛛网。讲究清洁卫生的 壮族群众用这种青石板铺成路面,既使在下雨天行走也不会沾上泥土。在龙脊当地自发的架桥、修路,已成为龙脊壮家的一种传统美德。


古壮寨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其中有5处木楼已经有超过 1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最老的木楼达250年的历史,古老而富有神韵。

看似平淡无奇的二道菜,却蕴含了食物的本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