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2013-04-04 12:56:57)
标签:

桂林

兴安

高尚

待漏村

三元塔

分类: 八桂飘香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在兴安县高尚镇有个小山村,它的名字比较特别:待漏村。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大臣在等候皇帝召见时,是有沙漏计时的,所以,大臣等候皇帝召见的大院便取名“待 漏院”或“待漏堂”。古诗“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其中就有“待漏”一说。北宋诗文改革派代表王禹,曾写有 为世人传诵的政论性佳作《待漏院记》。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待漏村”地处一个山间小盆地,四周被十多座石峰环绕,比较偏远,是高尚镇最古老的村落,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村中至今保存着80多座高墙大瓦的古民 居。这些古民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五六座或七八座呈一纵列或一横排,每排房屋前面和侧面,都有石板路。这些石板路纵横交错,使村中房屋座座相通,俨如 一个古堡。村中每排古民居,既独立,又互相构成一个整体,显得非常大气。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待漏村”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修筑,许多门楼上还保留着古匾,有“进士”匾、“寿永名成”匾等。据村上老人说,“待漏村”在宋、元、明、清时期,曾出过许多官员,最大的曾任中国九省巡抚,是兴安有名的富家村。“待漏村”现有人口480多人,全部为蒋姓。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村外还有座斜塔:“三元塔”。据待漏村村民说,三元塔修建于清代。上世纪 50年代后期,村民在塔的两边造水田后,可能是渗水对塔的基脚产生了影响,引起塔身缓慢往东倾斜。 由于该塔造得结实,至今已倾斜 50余年,但仍保存完好。石塔保存至今,并非易事。 在上世纪 50年代,村民在塔的两边造水田时,有人提出拆石塔,但因反对的人太多而没人敢拆,石塔逃过第一劫。   在“破四旧”的年代,又有人想砸这座石塔,但在待漏村村民的全力保护下,又幸免一难。    文革时,一群“红卫兵”想用炸药炸毁石塔,正准备点火时,突然天上电闪雷鸣,降下一场暴雨,淋湿了炸药和导火索。吓得几位“红卫兵”再也不敢提炸石塔的事 了。石塔又逃过第三劫。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三元塔的截面呈八卦图形,共 5层,高近 。塔的第一层每面有一个上部呈弧形的石门,共 8个,门上方设计有牌匾,分别雕刻有“汉中霄腾”、“光腾牛斗”、“毓水培风”、“云路高攀”、“浮图巩固”、“聚璧腾奎”、“鸿达旅羽”、“龙翔凤翥” 等文字。每一面的字体都不同,文字雄浑饱满,刚劲有力。
兴安县待漏村和三元塔

《兴安蒋村三元塔铭并序》

夫东阳陈氏之义庄,筹所以养族人者,备陆务观为记其事焉。玉山刘侯之义学,思所以教子姓者,周朱晦翁为褒其 美焉。自昔□亲见于鲁,论睦族重于尧典,有其事者宜表彰之。兴先生者,乐安郡之望族,新化令之遗徽,居待漏村中,卜世既永,而登科录上题名未多。先生乃谓 族人某某者握大卤之金而狼(月荒)不一(鼻臭)焉。某某者抱荆山之玉而陵阳遭再刖焉。竟谓书卷无灵,文章憎命,理不出是。于是登村之左右,相阴阳、观流 泉、察五行,见象之方辨五星分位之地。而曰道左是矣。乃于道光乙酉岁与族人建培风之议。贻裕后之谋,爰鸠工乃成斯塔。因其旁有三元古庙,即以三元名焉。健 气干云中青霄而矗立,文光散彩□奕禩而常昭。地象呈灵,人文起色,是以戊子科其孙应奎者捷于前,辛卯科其哲嗣名光圻者继于后。自此毓于族姓者,将咸登雁塔 之名。钟于一人者或更应三元之兆。是皆先生丕振家风,善养士气,思深图大,源远流长。较诸义学义庄功尤甚也。予友励臣学博即哲嗣名光圻者,与同官隆安一 日,问序于予,爰记其事而?以铭曰:绩学之家,族大而藏,兴安蒋氏,世姓蕃昌,塔成于村,贤举于乡,先生锡祉,奕世流光,科弟绵远,永溯不忘,湘漓二水, 其流同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桂林黎家古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