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织金评课(10月31日):一评《海燕》

(2013-01-27 00:52:35)
标签:

散文教学

海燕

评课

贵州织金

分类: 教学设计

2012年10月31日评蒋建伟老师《海燕》

  叶澜评价一堂课的“五实”:

  有意义的课——扎实;

  有效率的课——充实;

  有生成的课——丰实;

  常态下的课——平实;

  待完善的课——真实。

  蒋老师的课扎实、平实、真实。

  其最大特色就是“扎实”。

特色:扎实

  1.教师基本功扎实

  从文本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选择,课堂进程推进,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中的应变,都可以看到教师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课堂中有一个经典细节可以说明教师基本功扎实:在欣赏修辞妙处时,有一个女生说到这个句子——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学生认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比喻显而易见,“游动”是拟人?老师一追问,一澄清,一点拨,问题就迎刃而解,体现了老师纯熟的教学应变和扎实基本功。

  2.课堂行进过程扎实

  作家常识——字音字形——标题“海燕”前加形容词初读感受——仿句进一步从文本语言落实形象关键词——分析海燕形象中理解对比形象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用词和修辞的妙处——揣摩主题,理解象征。

  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实实在在,让学生可操作,有收获:标题“海燕”前加形容词;仿句提炼形象关键词,降低学生难度;表格梳理理解动作和心理描写;按照规定句式说话体会用词和修辞的妙处。

  设计紧扣散文特点,以形象理解为中心,为重点,将形象、手法、修辞融为一体,逐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一个学生活动都目标具体,指向明确,为学生理解提供可操作阶梯,很实在。

  因为扎实,所以自然就显现出平实、真实的特色。

建议:三个“一点”

  蒋老师的课堂有一些动态的设计,比如对写作背景的交代,就运用了动态呈现的方式,在学生需要时才恰当地呈现该呈现的内容,而不是一开始就呈现铺垫,学生运用时丝毫不会联系到这样的知识。知识成了死的知识。

  预设太强,生成不够;老师主导太强,学生主体活动不够。

  1.让学生多读一点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兼有诗和散文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形象和情绪,给了读者美感和想象。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没和节奏感。

  散文诗阅读法:要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歌刻画的形象,体会表达的情感,品味赏析独特的语言,揣摩写作意图。

  朗读是理解散文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听读——闭眼想象进入情境;

  朗读——勾画,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

  集中读——读出海燕的勇敢、自豪、乐观、敏锐;

  品读——读出重音、停顿、语速,品味用词和修辞的妙处。

  2.问题设计更开放一点

  问题应该适度开放,太过封闭的问题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生成动态课堂。

  “从‘                         ’这句话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勇敢)(敏感)。”

  我读到了一个                            的海燕,依据是                       

  我认为                     写得好,因为                                      

  3.教师的“导”更透彻一点

  (1)导学法

  教师为了不教,为了这样的效果达成,教师要有学习方法指导的意识。

  散文诗阅读法:要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歌刻画的形象,体会表达的情感,品味赏析独特的语言,揣摩写作意图。

  通过技法

  反复朗读——理解形象  品味语言(设计主问题一步搞定)——揣摩意图

  领悟情感

  (2)教学过程建构更整体一点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

  每一篇课文也有其独特品质。

  找到独特品质,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那把手术刀。

  如《社戏》的“诗意”特质,如老王的“不幸而善良”。

  《海燕》: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文本特质——勇敢的海燕——教学设计的基点和支撑点。

 写了一只怎样的海燕——怎样写这只海燕——为什么要写这只海燕?

  直接描写

  勇敢的海燕——怎样写海燕  反衬          ——形象主题象征

  正衬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

  作者是怎样刻画海燕的?

  作者借写海燕要表达什么?

重建:读中聚焦形象

  一、猜读印证梳理

  朗读第一段,抓关键信息,猜想后面内容,预读印证,快速概括梳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将要来临——逼近之时——来临之时。

  二、研读理解形象,揣摩精妙

  课文写了一只                    的海燕,依据是                                        

  重点着力于依据,品读用词、修辞、手法。

  三、链接背景,理解主题和象征

  散文诗究竟要表现什么?

  透过形象把握文本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