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作文:救与不救,如何抉择

(2018-06-01 20:46:30)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中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一位军人出身的保安在值班时,发现一女子从11楼跳楼轻生,情急之下,他随手一接,结果两人都当场死亡。这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网友说,太无知,不要说那么重一个人,就是半斤重的东西也足以致人死地。

也有网友说,太不理性,你救得了她一时,能救得了她一世?太不值。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军人,救人危难,是其习惯和本能;再说,见死不救。那还叫人?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某一观点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18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语文作文。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审题

限制性

1.本次作文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时事和三种不同观点构成。不同观点围绕保安救人,双双死亡这同一事件,限制了立意的方向。

2.本则材料有三个明确的任务要求,意味着有三层限制。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既限制了思考范围,又暗示了文体方向。请以其中某一观点为基础确定立意限定了立意的角度,进一步明确文体,暗示是议论文。

3.时事本身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军人出身的保安”“轻生的女子;材料所用语言的限制,比如”“再说这些关联词的选用,给学生的写作一定的限制和暗示。

开放性

1.对此时事,支持反对均可,体现其开放性。

2.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军人的角度、评论者的角度均可,体现其开放性。

3.“合理引用的前提是合理,首先要符合观点,其次是能与自己的感触和思考产生内在联系,体现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合理引用更多体现开放性。

解题

材料由热点时事和三种观点共同构成。三种观点围绕保安救人,双双死亡这同一事件,热议的焦点集中在该不该救”“要不要救”“值不值救等价值观、人生观层面展开。引导考生在审视中进行理性分析与表达,切实可行地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

要不要救?当然要。因为救人危难是军人的习惯与本能,再说见死不救,那还是人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有些东西比生命本身更可贵。

该不该救?要救不该这样救!应该有智慧地营救,因为生命诚可贵,要理性面对危难。

值不值得救?别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不是以交换来体现的。以利益来衡量不值,然而以人生意义来看,彰显了人性,传播了善意,温暖了人心,是值的!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立意指向

参考立意:

1.理性面对危难    2.有些东西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3.生命诚可贵    4.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优秀标题:

1.让人性光辉驱散阴霾  2.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3.一瞬温暖,永恒光芒

4.以理性之盾挡危难之矛   5.生命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6.无用之用,众用之基

范文展示   

无用之用 众用之基

保安徒手去接从11楼轻生的女子,结果两人当场死亡。有人说保安的做法是无用的,因为他太无知。而我认为,恰是这种无用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简述材料,引发观点,紧扣题目

中国思想家孟子在论证人性本善时,曾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同理,这位保安看到女子跳楼,下意识地徒手相救,正是恻隐之心的体现,更是人心本善的明证。也许两亡的结果是无用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为救助生命而献身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以孟子之话引领立意方向,既增强说服力,又进一步明确无用之用的用,用在何处)

回望历史,人类之所以能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种互帮互利,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反观当下,工业化的快节奏带来的是对功利与价值的单一追求。这种追求的结果必然是衡量标准的单一:有用与无用。凡有用的去做,而无用的救助自然受人非议。因为人们早已忘记了原始的祖先们如何抱团取暖的,冰冷的工业心也早已感觉不到保安此举的温暖与大义。

思接千里,有此大义的还有中国古代的文天祥,在元灭南宋之际,做着无用的挣扎。一边是高官厚禄,只需俯首称臣;一边是无用气节,却要身首异处。虽然,败局已定,坚守无用。但是,坚守气节的他坚定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话一直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国人在民族危难时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他本人更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永垂青史。

思归当下,有此大义的更有今天叙利亚的巴沙尔 贾法里。明知自己的抗争是无用的,仍为自己的祖国据理力争到最后。明知一个人的力量是脆弱的,仍踽踽独行于炮轰自己祖国的战火中努力着,抗争着虽无用却有力!有力地向世人展现着叙利亚这个国度的气节

同样,保安的徒手相助是无用的,有力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公民的善良与道义,因为正如网友所言:见死不救,那还叫人吗?此无用却有力之行也恰合孟子所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第三、四、五、六段这四个段落,先总后分再回归,从中国到外国,从历史名人到眼前时事,有理有据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照应开头的观点句恰是这种无用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

正是这小到平凡生活的无用,大到国家存亡的无用,构成了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正气、奉献、无私、团结的美好品德。也正是这些相通的人类美好品德,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沟通之桥,沟通着你我他,共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结升华,由相通的人类美好品德联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造,可谓眼观独到,胸襟宽广。)

话又说回来,漠视不可取,莽撞自有不当之处。当然,我们在救人于危难时,理智一些,科学一些结果会更有用一些。有用的救助才会皆大欢喜。不过,无用的大义亦有存在价值!因为明代大学问家徐光启曾说:无用之用,众用之基!退一步说话,论证更全面,逻辑更严密。最后的警句交代了题目,更如豹尾一般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点评题目直接表明中心论点,分析两种麻烦的区别在于第二种缺少人文关怀,只是用冰冷的制度去限制人、限制事。建议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给制度以温度。全文分析冷静理智、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